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化迅猛发展,培养国际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竞争的重点。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CED ) 在1993 年11 月和1995 年11 月先后召开了两次高等教育国际化会议,认为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下一代的关键。作为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经过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为提高作为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的留学生数量,1999 年英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国际教育行动计划”,旨在加强政府、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英国海外教育的快速发展。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 年英国校园内的留学生超过40 万。留学生的增长幅度远超过英国本土学生。预计到2020 年在英国的留学生人数将达到87 万,每年带来130 亿英镑的贡献。英国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生招收的主要动因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国扩张,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从政治或文化交流合作转向教育服务出口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种取向影响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对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政策。英国高等教育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商业化挑战,其国际化政策更强调经济动机,积极输出各项高等教育服务。
英国大学认为,如果想要在全球化下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更加企业化与商业化。英国政府在许多有关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白皮书中都一再强调高等教育生产知识与技能的角色与功能,其最终目标在于促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好的劳动力市场。由于英国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如高等教育公共经费的减缩,招收全额学费外国生比例限制的解禁,使得英国大学对外扩展高等教育市场极为迫切,他们积极从事内部组织变革,加快国际事务专门组织建设,以适应留学生招收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英国大学国际化动机的分析中发现,除了以提升英国经济竞争力作为推动国际化的主要理由之外,相当多的大学推进国际化是为了加快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向国际学习,支持国家系统的发展,增加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机会。在向他国学习方面,英国政府为了向其他国家学习高等教育经营管理的方式,其国际化政策重视国际比较与国际评价,尤其是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之间的交流与评比,以便研究OECD会员国家如何促使高等教育对经济与社会有所贡献、如何改善大学的经营管理、支持大学的治理与领导等。
此外,英国大学相信通过扩大留学生规模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化水平,进而能使大学的育人理念和文化观念更加多元化,既能拓宽本国师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使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增强国际理解和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因此,外国留学生招收政策的推进,除以英国国家经济利益为前提外,因学术发展而与国际间密切合作也是关键推力。
二、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生招收的主要特点
英国是世界教育输出的第二大国,同时也是教育输入的第四大国,英国的留学生约占本土学生的16.2%。尤其在高等教育机构经费逐渐减少后,招收欧盟以外的国际付费学生已成为英国各大学的核心策略。
以1999 年为例,流动到英国的国际学生当中,欧盟学生主要来自希腊、爱尔兰、德国,各高等教育机构所招收的非欧盟学生,主要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美国、香港、日本等地。1999 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认识到留学生招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便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增加留学生数目,并放宽了留学生的签证申请限制。英国留学生招收最多的学校,大部分都位于伦敦,如传统上较为闻名顶尖的伦敦商学院、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卫生与医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艾塞克斯大学等。对英国而言,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是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招收目标,反而,英国参与欧盟流动或各项交换计划的比例相对较低。
以2004 年为例,英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所招收的留学生当中,欧盟学生占所有国际学生的34 .3% ,远低于亚洲学生的比例(46.9 %)。原因在于,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较欧盟国家学生要缴纳较高的学费。欧盟学生在欧盟国家的国际交流与教育通常都有相关经费补助,付费低于其它国际学生,经济上获益相对较少。
在招收留学生的广大市场里,英国大专院校的竞争对象主要是澳大利亚和美国。为建立竟争优势,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将留学生招收商业化,通过支付佣金、学费提成等方式激励合作伙伴加大招生力度。
三、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生招收的主要做法
强调跨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英国政府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了分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在英国政府部门中负责高等教育的是教育与技能部(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DFES),主要负责留学生招生和教育政策的制定。除了DFES ,英国的贸易与工业部、国际发展部以及外交事务部等部门,也都积极参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留学生招生经费与教育质量分别由高等教育经费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 HEFC)以及质最保证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QAA ) 来负责。英国交流协会(the British Council,BC)参与所有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全面执行政府部门的对外交流政策,整合英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力量,积极向海外拓展,招收外国留学生,是促进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单位。
提高驻外办事处的服务能力。为了招收更多的留学生,英国交流协会(BC)在世界各地共110个国家成立了约250个办事处,目前共约有7000个职员,规模甚大。办事处负责提供奖学金以供当地学生申请,并负责当地与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各项交换计划。相当多的英国大学在国外设立了办事处,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设立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办事处。不少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委托国外留学中介组织,由其代理在海外的招生工作。绝大多数英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了国际发展办公室(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fice),负责外国留学生招生信息的发布,留学手续的办理等。例如伦敦商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海外,该机构收入依赖国际学生学费的程度非常高。由于英国留学生招收的策略是以经济因素为主,其市场运作机制相当成熟。此外,英国驻外领事馆也积极协助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搜集各国留学动态,发布留学信息,举办留学展览会,提供招生咨询服务。
制定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政策。英国不断推出鼓励和吸引留学生的新政策。如建立宽松灵活的签证制度。为开拓海外市场,提高留学生数量,2007 年英国政府推出了适用于在英国进行6 个月以下的短期学习,如参加语言培训、职业培训和预科学习的学生留学签证。设立各种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赴英就读。英国政府、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及一些社会组织都为留学生提供了不同额度的奖学金,如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出资的“志奋领奖学金”,以及中英两国共同出资,旨在推进两国在研究领域深化合作的“优秀青年奖学金”等。提供居留和工作机会。2008 年6 月英国内政部边境署推出新的留学签证制度—计点积分制,即申请签证者按照积分制规定的项目积累点数以证明自己可以为英国做出重要贡献,只要符合制度约定的标准,如学历、薪资、年龄和对英国的了解等就能获得相应点数,获得足够点数的申请人便可成功申请工作签证,可获得两年留在英国工作的机会。2010 年英国政府又推出“毕业工作签证计划”,为在英国毕业的留学生提供居留和工作两年的机会。这项制度的实施,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在英国就业的机会,使他们在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交融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并从中受益,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毕业工作签证计划”两年有效期限到达后,留学生可申请“计点积分制”体系中的其他类别的签证,以继续留在英国发展。
全力推进境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是英国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开始重视自己海外学院的发展,旨在通过海外学院的教育载体,宣传英国的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赴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为大学母体提供经济支持。例如,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等17 所一流大学组成的北方联盟(NCUK)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大学合作,开设留学预科课程,学生在北方联盟国外校区入读一年的预科课程,通过北方联盟组织的内部考试,无需雅思成绩即可被联盟学校录取,赴英国就读。英国的一些知名大学如诺丁汉大学、华威大学等把目光瞄准了海外校园的建设,如诺丁汉大学与我国合作举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该校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诺丁汉大学的标准执行,除一部分任课老师从英国诺丁汉大学直接派出外,在中国境内聘请的专任教师必须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师聘用标准。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拿到的学位和英国本土校区毕业的学生没有区别。
【作者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