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夏: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才能确保高校的办学方向,才能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才能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高校党建和组织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努力开创我校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我校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高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我校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1.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新部署,对我校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贯彻落实这一精神,都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做了具体要求。去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省委领导同志也多次就加强我省高校党建和组织工作作出指示,强调要认识重要性、把握全局性、体现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组织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2.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对我校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这对高等教育调整布局结构、提高办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高校内部师生员工日益增强的发展意识,对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课题。这些新要求和新课题对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学校党建和组织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做好服务、提供保障。

  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对我校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今年3月中旬到8月底,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入查找和解决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今年4月份习近平同志莅临我校考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指导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们做好学校党建和组织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进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组织工作。

  4.在省部共建新的平台上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契机,对我校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去年10月,我校被正式列为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省部共建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有可能突破很多有形无形的限制门槛,会获取更多的国家政策、经费支持,会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有力支撑,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与国际、国内重点大学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使我们的办学视野更加开阔。省部共建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学校的组织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学校组织工作各个方面的成效。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正确领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学校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同时,进一步巩固党在学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

  5.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对我校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愿望日趋强烈,对我校的党建和组织工作非常地关注,大家本着对组织、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充满了期待。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改革创新作为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动力,自觉把增强原则性和科学发展能力作为组织工作的迫切要求,自觉把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作为组织工作发展的方向,自觉把上级党委和师生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我校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校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八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组织工作方面,我们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干部工作方面,注重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逐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力度,完成了处级干部集中换届和调整工作,切实加强了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人才工作方面,认真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我校组织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中还存在许多与学校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建设方面

  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能完整准确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用心汲取新知识,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个别党员和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经受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部分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不大,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个别学院领导班子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团结,不和谐、不一致的现象,班子成员缺乏干事创业的魄力和激情,纪律松弛,作风涣散。

  2.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去年年底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调整作为一次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性改革,推动了我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改革得还不彻底,比如没有完全引入竞争机制,一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个别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整体结构还不够合理,存在着年龄同步老化和学历总体偏低等问题。从2008年底统计的数据看,全校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6.7岁,其中51岁以上占总人数的32.3%,40岁以下仅占13.3%,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占25.4%。干部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干部交流和年轻干部成长滞后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干部教育培训抓得还不够紧,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还不够完善。

  3.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一些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个别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明显,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比如一些学院的基层组织生活缺乏规范化、科学化,有的党支部的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缺乏说服力;有的党支部将组织生活娱乐化,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内容;有的党支部创新意识不强,学习内容、活动方式枯燥陈旧,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一些党支部在发展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党问题上,还存在模糊认识,教育培养的措施不到位,组织发展的力度不够。

  4.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

  少数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并未完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没有将师生员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有的领导干部身上存在官本位思想,不能深入到师生中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急功近利。个别党员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不够,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以上问题,有些普遍存在,有些是个别现象,有些已经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学校的事业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存在这些问题,客观上是由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些消极因素渗透到党内来,党建和组织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健全,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形势发展,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执行有关政策措施不到位,才是产生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上述问题,重点要解决好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组织工作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组织工作,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准确把握省部共建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我校的组织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指导工作实践。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精神要求,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要继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和学校党校的建设,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

  第二,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下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着眼于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积极性,继续推动学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选人用人程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具体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深入总结去年年底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的经验,继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的制度和办法,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干部任用决策机制,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继续规范和完善竞争上岗的操作程序和组织方式,加大动员力度,扩大参与程度,落实广大师生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广大师生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满意度。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民主参与的质量和效果,排除各种消极因素对师生民主参与的干扰。二是积极探索科学选人用人机制,逐步规范和完善干部换届制度。在届中调整和下次换届中要进一步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引入全面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怪圈”,通过竞争形成正常的干部退出流动机制。力争通过两三轮规范的集中换届,较大幅度地改善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形成合理的梯级结构,打破干部同步老化、同步年轻化的恶性循环。要进一步加大党政干部交流力度和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拓宽干部遴选渠道,扩大干部选聘范围,适时拿出部分业务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三是着眼于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干部管理相关制度体系。要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届期制、干部职务任期制,完善干部转岗、轮岗交流、改任非领导职务、辞职制度等,推动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对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使用和管理。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待遇保留,占用办公资源,占编制,因此必须坚持正常出勤,由各单位具体安排工作并进行考核。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有所作为。四是着眼于增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逐步实施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拓宽考核层面,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形式,强化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在识别、教育、激励、监督方面的综合功能,发挥干部考核对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五是着眼于学校各项事业的长久发展,科学制订学校干部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要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加强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业务管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后备干部是我们事业科学发展的保证。后备干部求知欲、上进心强,是干部成长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保证我们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能真正实现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可持续发展。六是要合理设置并严格控制管理岗位职数,适时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高校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岗位管理制度。

  第三,进一步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大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切实做好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和干部调整后的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政联席议事决策制度,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要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办学治校的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立足于省部共建新形势下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实际需要,自觉加强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不断增强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校园、优化发展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把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落实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切实解决中层领导班子中存在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推动党的制度创新。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等,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

  第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高水平大学,工作重心在基层。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把握大局、抢抓机遇、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能力。要适应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任期制,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更加规范积极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和锻炼、约束和激励,努力建设一支党委放心、党员信任、师生满意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要探索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激发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成效;要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创新党员组织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拓宽党员服务广大师生的渠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党委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和学校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倾力打造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要建立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措施必须通过掌握科学发展理论的人积极主动工作,才能变成现实成果。因此,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是组织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从转换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规范干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职工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作者为河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