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正在积极尝试“学部制”改革。“学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克服学院数量过多造成的弊端,促进相关学科间交义与融合的有效途径,旨在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的全面提升。
自2007年开始,大连理工大学开始试点学部制改革,学校原有的30多个二级实体院系,变成了现在的7个学部、5个学院共12个二级实体教学科研单位。通过改革,大连理工大学围绕学科前沿以及国家建设和区域建设的目标,以基层学术组织创新为牵引,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有机分化,积极协调和组织跨学科队伍和团队建设,积极谋划和努力搭建跨学科创新大平台,进而带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在向着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一、学部制改革的缘起
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学术生产力”。众所周知,以学科为基础的系或学部和以专业为基础的研究所,成为大学组织结构中最为根木和庞大的组成部分。这种“底部沉重’,的组织特征使大学管理的重心落于基层’,其根本发展动力来白于基层,扎根于学科的权力安排和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能力、活力和效率不仅决定着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且还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牵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一轮变革,来提高“学术生产力”,既是一种理想思考的升华,也是基于现实的可行路径。
1.适应科学与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近年来,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科学的纵深化发展使学科不断分化,二是科学的横向联系又带来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学发展的这两种趋势一是要求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体系化和稳定化,二是又要突破单一学科视野的局限,具有较大的集成度、开放性和灵活性。这种复杂的要求需要高校对基层学术组织从形式与运作等多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
2.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伴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校如何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很好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促进传统学科的拓展、改造和升级,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从而引领科学技术创新和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3.适应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需要。学院制是高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形式之一,学院是学科组织的核心,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科学技术发展既分化又综合、但以综合为主的趋势下,国外高校基本上是以大的学科门类为依托组建学院,学院的学科覆盖面宽,学院数量少。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在实行“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过多同时又相互独立的状况,形成众多的山头,不利于学科发展;学院数目过多还带来管理上的弊病。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纷纷启动“学部制”改革,其背景是借鉴美国大学普遍采用的“大院制”和欧洲、日本大学通行的“学部制”,虽名称有异,但两者并无本质差别。
大连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哲等均有较大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中工科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占学校学科比重达到70%以上。受历史原因影响,学科专业拆分过细,学科资源分散,学校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条块分割,带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创新,改变办学观念和权力配置的方式,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建设一流学部,一流院系,实现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是大连理工大学学部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二、学部制改革的主要原则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学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是这四大功能的直接实践载体。任何一项针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围绕促进四大功能的发挥展开,从解放和发展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生产力出发,为给改革创新确定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路径。大连理工大学在推行学部制改革过程中,改革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这一要求。
1.“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针对以往实行学院制存在的不足和对学部制的顶层设计,大连理工大学为学部制改革设定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木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学科优势,搭建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平台,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二是要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新兴学科、优化学科结构和拓展学科领域;三是有利于实现本科大类招生、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制度设计上,人才培养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大连理工大学“学部制”改革强调要将人才培养工作贯到底,要求学部要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学部——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在教学建设、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要“一竿子插到底”。
2.坚持学科的分化和集成的辩证统。科学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相互促进和制约是科学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刻性和全而性的追求是无穷尽的,科学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也是无穷尽的。全面深刻认识科学和学科分化和综合的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促进科学和学科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科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和学科分化整合的并存的趋势使得我们必须坚持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如果单讲分化我们的学科就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和学科合力,学科方向就有可能过于发散,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力面如果单纯强调整合,新兴学科、交又学科的发展将受到制约,成为大树下永远也长不大的小树或小草。
3.坚持管理扁平化和重心下移。.苛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一两个趋势,一是要求管理扁平化,二是要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管理扁平化和管理重心下移,其实质是协调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从还原院系等单位学术组织本质属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线:条是从建立高效的行政权力角度出发,要减少管理层级、把.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打散”交还基层学术组织,实现重心下移,这对基层学术组织的体量规模、自律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条是从强化学术权力的角度出发,根据“底部沉重”的特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呈现种强大的、自发的、发散状的原生态,因此要把散于最基层的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一定程度上凝聚起来,在学校特别是几级单位层面加以整合,并以学术委员会为主要载体不断汇聚发展学术的共识。
三、学部制改革的体制建构
伯顿·克拉克指出:“对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表明,必须系统地注意组织的层次。”实行学部制,学部在学校组织层级中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做实”和“做虚”两种实践选择,即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增设“学部”,要么作为一级虚拟的学术性组织,要么作为一级实体管理机构。
从国内高校已经开展的学部制改革中,多数高校将学部作为一级学术组织发挥其在规划、统筹、协调的作用,承担起“虚拟”管理的职能,而并不作为管理实体运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出于对增加管理层级的担心,二是对学部究竟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心存疑虑。但是这样的制度安排,虽然维持了管理的扁平化,但鉴于我国的大学实际,学部在学术事务管理方面,真正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同样令人疑虑。大连理工大学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了“做实”的制度安排。
1.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管理模式。尽管国内外大学普遍实行的是两级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更主要是行政层面的综合事务管理,是科层制、等级性行政权力的体现,而非层级式、不具有等级关系的学术权力的体现。事实上,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的管理一般都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大学—学院(学部)—学系三级模式。只不过由于现代大学变得日趋巨大化、学科分化日益复杂化,大学的管理者不能够对每一学系直接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是委托学院(学部)代为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学术事务,大学的管理者却通常不仅仅着眼于学院或学部层面,而是往往会到达学系的层面,这也是为大学“底部沉重”的特点所决定,尽管这一干预往往是通过大学的各级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来实现的。
大连理工大学学部制改革明确提出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管理体制,即学校对学部实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学校委托学部对学部内设学院(系)及教学科研机构实行领导和管理,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具体工作内涵(主要指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术活动),从学校、学部、学院(系)三级层面进行建设。这是把学部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学术统筹职能做实,而其下属学院则弱化了行政管理职能,强化了学术自组织功能。
2.按照学科群设立学部。细分的学科组织对于提高学科的专业水平和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也同时人为地害J裂了与邻近学科组织的联系,对此须有辩证认识。目前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的两种主要模式―综合性大学更多地倾向于按学科门类设置学部或大门类学科设置多个学部:多科性大学更多地倾向于按学科群设置学部―均强调了学科交义融合、发挥综合优势的必要性。在组建学部的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明确原则上按一级学科组建学院(系),若干相关一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组成学部。同时,学校坚持了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在通过学部加强学科集成的同时,也按照一级学科分化设置了一些新的院系,并给予特殊扶持政策,支持新兴学科的发展。
3.学部和学院的职责划分。在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模式下,学部、学院的职责划分问题变得逐渐清晰。学校明确,学部直接对学校负责,并受学校委托,组织、领导内设学院(系)及其他内设教学利研机构的全面工作,重点负责本科生大类培养和研究生培养(教学管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党群工作;规划、统筹和协调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工作;学部内设学院(系)及其他教学科研机构应直接对学部负责,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重点负责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支持学部做好本科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
学部作为大学内设的二级单位,实际上处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交汇点上,无论是否实行“学部制”,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模式,都是一种通常的客观实在,也是大学所独有的,这一点既区别于政府组织,又区别于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
四、学部的内部治理
有学者指出:“摒弃各级行政对统一学术的‘分管制度’,代之以统一的新制度,是合理营养、止常激活学术细胞所必需的制度保证。”作为表象的学部管理与决策机制,隐含的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结构。理顺治理结构,建立分管制度,符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基于我国大学的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按照实体化管理和运作的模式,其高效合理的治理结构,强调协调发挥好四方面的综合作用,一是学部分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一是以学部部长为代表的行政班子的行政管理职能;三是发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群体在学术事务上的主导作用;四是师生员上在推进民主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四方面也包含着相应的四方面权力,但最核心的是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1.党政班子联席会是学部必然的决策机制。学部党政班子联席会是我国高校发挥学部(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以部长(院长)为代表的行政班子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最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大连理工大学规定,学部党政联席会一般由部长主持,参与决策的人员包括学部正、副部长和正、副书记:学部重要事项由学部党政联席(扩大)会决策,参加的成员除学部党政班子成员外,各学院院长、学术分委员会主任、教代会或民主管理管理委员会主任等亦应列席。涉及学术的重要事项应经过学术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应经过教代会或民主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决策。
2.学部下设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制度。虽然学部下设的学院不再作为一级行政管理机构,院长、副院长的行政级别也正在淡化,但是鉴于学院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日常学术管理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决策的事务,所以大连理工大学规定学部下设学院的日常事务由学院班子讨论决定,重要事项由学院院务委员会提出方案报学部党政联席会或学部党政联席(扩大)讨论决定。学院院务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教授会负责人、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或党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组成。这一制度安排,在学院层面“去行政化”的同时,也很好地考虑到了“三级建设”的客观需要。
3.学部的学术组织和民主管理机构。学部及其内设的学院,本质上是高校内部的基层学术组织,发挥学术权力的影响力和营造民主的治学氛围尤其必要。人连理工大学设置的学部,设有学术分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木科生、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由本学部的资深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学部分管领导担任)等学术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其民主管理委员会等民主管理机钩。学校规定,学部下设的学院一般设有教授会和本科教学(专业)建设工作组等学术组织和民主管理机构。经学校批准,规模较大的学院可设置学位评定上作组负责本学科的学位审核、评定工作。学院的教授会既是学术组织,也是重要的民主管理机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大连理工大学的学部治理结构,己经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授管理和严谨治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重视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有效地保障和彰显了学术权力,并较好地协调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五、关于学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大连理工大学实行学部制改革以来,通过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引发了刘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一轮整体变革,触发了对推动学校和学部、院系的管理,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是如何以基层组织变革助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众所周知,文化和制度的缺失使我国大学的改革任重道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益纠葛使改革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15)》,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山途径,而通过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变化改变大学观念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从而深层次地触及旧有制度中的一些顽疾,并逐步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予以推进和解决,不仅符合大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有效规避了改革造成的震荡和阻力,这应该是我国目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条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学部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学部在学校中教学科研的主体地位。除了上述“三个有利于”的预期收获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通过做实、做强、做大学部一级学术组织,明确分管制度、下移管理中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赋予学部更大职权,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其二,通过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建设,不但可以进一步汇聚学科资源,合理布点,建设学科大平台、学科特色平台,不仅避免了以往学科平台散、小、低的状况,而且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加强学部的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问题上,要着重处理好几方而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学部与学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学部与学院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学部间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研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促进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与巩固发展既有学科特色的关系。
三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基层学术组织。对基层学术组织的任何整合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永恒的、一劳永逸的,学部制改革同样而临这一问题。这不仅是因为任何科学研究都只能选取现实世界某一个很小的侧面,或者只能出自研究者的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日的,而且更受制于科学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们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变迁的历程,回顾大连理工大学院系、学部改革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改革创新是贯穿这一历程的主线。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科学和学科的发展及自身实际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有所引领,有所适应,有所坚守,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从而不断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建设一流学部、一流院系,实现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