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大学斯坦福大学,其声誉与美国硅谷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评价硅谷的发展时,往往是以硅谷为主体来分析它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然而,转换一下主体角度,与硅谷紧密相连的则是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学科,就没有硅谷的产生,而硅谷的产生与发展,也促进了该校电子优势学科群的发展。斯坦福电子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探索了一条高校优势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成功道路,创造了一种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重要模式。
一、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历史回顾
提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就必然会想到美国的硅谷以及“硅谷之父”特曼教授。特曼教授曾是史德龄校长任内的副校长兼教务长,斯坦福大学的腾飞,即从美国二流大学而跃居世界一流大学,与特曼教授的决策和奋斗密不可分。曾任该校校长的肯尼迪教授对特曼教授作过这样的评价:“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特曼非凡的远见卓识。”特曼大学期间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期间,特曼师承电子工程学权威布什教授。布什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副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任美国政府的科学顾问,这些经历使得布什教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远见卓识。布什认为,大学不应该是象牙之塔,主张工程学的发展要与工业密切结合,他的这些看法深深影响了特曼,为日后特曼将这一思想开花结果播下了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斯坦福大学偏于弗兰西斯科海湾的一隅,与东部名牌大学无法相提并论,且该校所处的西部远不如东海岸发达,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如何使一所边缘化的高校获得发展,成为萦绕在特曼教授心中的一个十分苦恼的问题。他觉得应该发挥大学的智力优势,到校外去扩大影响,于是与工业界的同行广为结交,寻求合作的可能途径。同时,他把眼光放得更远,把大学的发展提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将该校的电子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的工业园区及整个“硅谷”发展同步,正是这种高校与国家需要的充分结合,既促进了当地“硅谷”的崛起,也促使斯坦福大学步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这种高校与工业的良好协作,美国国家科学基地负责人曾誉之为“未来科研的一种组合模式”。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要发展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科的办学实力问题。特曼认为,基础研究不可能光靠某些人的乐善好施去发展,地方当局的支持也极为有限,而工业界所关心的无非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扶持基础研究是国家责无旁贷的事情,只有得到国家的支持,电子学科才能得到发展。同时,特曼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的拨款必然会将其重点放在有实力的大学或大学里有实力的学科,而学科实力的体现就在于有一批一流的教授;但在当时,斯坦福对知名教授并没有吸引力,为了改变这种劣势,特曼提出他的“学术尖顶”构想,即吸引冒尖人才和形成学科优势。
为了吸引顶尖人才,特曼四处游说,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大胆创新,找到了学校与工业界之间一个方便而有效的结合点。按照创办人斯坦福夫妇的意见,斯坦福校园的地产是非卖品,但可以出租。于是,特曼与史德龄校长商定,把部分土地出租给工业家办厂。这样,既不影响学校的办学用地,也可以让闲置的土地产生经济效益,用以聘请一批权威学者来校任教。另外,工业园因为高校技术支撑的优势,也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其中就有硅谷的奠基人之一肖克利。肖克利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58年起到斯坦福大学任教。
特曼尖顶构想的另一重点就是形成优势学科群,电子工程即是他当时考虑的三个突破之一,另外两个突破分别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群,而成就最大的就是电子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由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可以转化应用到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上,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这种发展又为电子工程系提供了更好的科研和教学条件,使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与硅谷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
二、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经验总结
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快速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居于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群,这同硅谷的发展与繁荣密不可分。将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硅谷与该校电子学科的协同,为该校电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办学经费
硅谷的众多公司中,许多人是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在这些发迹的校友之中,一直秉承了一种捐赠的传统,为斯坦福大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例如,休利特和帕卡德当初从特曼那里得到538美元的资助办起了惠普公司,在他们发达之后,不忘母校和恩师,于1977年回赠920万美元,建造了特曼工程中心。惠普公司还是斯坦福大学集成电路系统中心这一现代化的研究基地的赞助者之一。1987年由肯尼迪校长发起的筹款11亿美元的运动中,休利特和帕卡德分别捐赠了5000万和7000万美元。这些校友对母校的回馈,对斯坦福大学尤其是电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办学经费,为该优势学科群的形成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硅谷与该校电子学科的协同,为该校师生提供了实习和开发基地
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系与硅谷联系极为密切,其大部分教授都以不同方式参加了硅谷企业的活动。曾任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的林维尔教授在硅谷好几个公司兼职;其学生遍布硅谷各个公司,数以千计;其本人还在硅谷与人合办了电子感应系统公司,他发明的盲人阅读机在硅谷投产,在全美拥有1万个以上的用户。另外,硅谷众多公司与斯坦福大学联系紧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可以在各公司实习和就业,各公司由此为电子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当然,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科师生们的研究成果也在硅谷迅速转化为技术成果和产品,也促进了硅谷新公司的产生和一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
(三)硅谷与该校电子学科的协同,促进了该校实验基地的建设
理工学科的发展,需要有一流的科研条件,硅谷的快速发展为斯坦福电子学科的实验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除惠普公司建造的特曼工程中心外,1981年,硅谷20家公司共同资助建立了一个集成电路系统中心,该中心每年培养100名硕士和30名博士。为形成校企之间的良性协作,出资的20家公司对该中心毕业的研究生享有优先雇用权;公司还派出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到中心参加研究工作,以提高公司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享有对中心研究设备的使用权。这个中心的科研设施是世界一流的,它使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既促进了硅谷电子产业的发展,也使得斯坦福电子学科作为硅谷的心脏地位更加稳固。
三、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模式的理性思考
从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发展历史与成功经验来看,该校电子优势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是实现与外部社会经济的有效协同,从而实现了自身的成功发展,渐渐发展成为居于世界前列的电子学科优势群。斯坦福电子优势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将这种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经验从个案上升到一般意义的管理模式,是值得我国高校在特色办学、特色发展、培育优势学科群的过程中予以借鉴和参考的。
(一)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内涵与特点
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在与硅谷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将该校电子学科群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水平,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首先需要归纳出这种形成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1、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内涵
高校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是指在高校学科群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机遇,寻找到了高校学科群与社会某个产业或某类单位的结合点,即这些单位的发展需要有高校特定学科群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而高校正好具备相应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满足这些单位的需求;在这种相互均有发展需求同时又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情形下,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双方协作共赢的模式。从高校学科群发展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协作,促进了自身学科内涵的系统建设,实现了向优势学科群的良性发展。
2、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特点
从以上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的内涵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这一模式并不是一种常态模式,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时期中对高校某一学科群的特殊需求,因为它对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既有特定历史阶段的要求,又仅对少数以至个别学科群提供发展机遇。二是这种形成模式基于一种协同的关系,高校与协作的单位必须有共同的协作意愿,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形成高校与相关单位的协同发展,绝非是高校单方面的需求。三是这种形成模式需要对高校学科群进行系统建设,尤其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建设,否则,仅仅是人才培养上的一种浅层次协作,不可能促进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四是高校学科群协作的行业或单位要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高校学科群发展成为优势学科群有多方面的支撑条件,协作单位必须是有长远发展前景的行业或单位,否则,这些行业或单位不足以对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应用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模式的关注点
通过以上分析,高校在建设优势学科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把握哪些要点呢?
1、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模式要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机遇
从这一模式的特点来看,它不是一种常态的形成模式,这一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高校在不同
的历史阶段对发展机遇的把握。之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迈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革浪潮之中。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原有的以劳动力、资本和劳动工具来决定生产力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批以知识为主要投入要素的信息技术公司和网络公司迅速发展壮大,知识的传承和创新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
从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群形成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该校电子学科群的形成把握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发展机遇,即美国当时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发展机遇期。在这一转型期,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信息产业,需要有电子等相关学科群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这就为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科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就本国或本地区发展对某些领域和某些行业所采取的特殊政策,意味着一种方向性的转变。高校在形成和发展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敏锐地感知这种发展机遇,及时把握这种发展机遇,发展自身的优势学科群。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但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等。
针对这一国情,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需实现的目标,此外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模式还有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等政策的出台,这都为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我国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这些经济和科技政策的出台必然导致在相关的领域和区域投入较多资金予以支持,相关科研领域、相关产业和区域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这就为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部分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也正是把握了这一发展机遇,通过与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协同,促进了高校自身优势学科群的发展。
2、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要找到结合点,实现双方共赢
从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的形成来看,该校把握住了美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这一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准确地找到了与本地信息产业发展的结合点。
同样,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机遇,这同时也要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当下,任何一个领域或行业的发展都日益与高等教育相关学科的支撑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发展水平对这些领域或行业的影响方式由原来的间接影响转向直接影响,影响程度也由小变大,可以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的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要想发展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业,只会沦为一种空想。当然,对于高校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而言,虽然由于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支持会使相应的领域或相关行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能否与这些领域或行业真正紧密结合起来,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实行有效的协作,关键则在于高校要转变视角,从产业和公司对高校的需求出发,通过互利互惠的形式,主要从产业和公司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以及相关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谋求结合点,从而促进高校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3、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要通过与相关行业或单位的全面协作,强化学科群内涵的系统建设
高校与相关行业和公司在寻求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后,要以这些初期协作的结合点为起点,全面实现高校学科与这些产业和公司的协作。这种全面的协作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上的协作。从公司发展来看,需要得到高校相关学科的支撑,对有关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大科研课题进行攻关,解决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相关学科在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上的发展。二是要加强高水平科研基地的合作共建。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公司的角度看,除少数大型公司拥有自身的研发基地和研发团队外,一般需要借助高校相关学科的力量。在公司和高校协同发展上,可以由公司出部分资金投入到高校相关学科的科研基地建设上,出资公司可以享有在该科研平台进行科研和公司员工培训的权利;对于有条件的公司,也可以和高校共同出资建造设于公司内的科研基地,高校拥有对这些科研设备的使用权。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上的协作。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人才培养,要形成优势学科群就必须能够培养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并为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所认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十分重要的培养环节和培养内容就是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实践环境。与高校紧密联系的相关行业和公司正好可以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这样的条件,许多公司也乐于作为高校的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对于公司而言,通过吸收一部分学生来实习,可以加强公司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从而保持并深化与高校的协作关系,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也让高校学生对公司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扩大公司在高校学生中的声誉与影响力,为以后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创造条件;还有部分实习学生通过充分发挥其智能,解决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科学研究、科研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上,高校学科群都可以找到与相关公司的结合点,通过与这些公司的协作,促进高校某些学科群整体内涵的发展,为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