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济大学构建国际化的教育大平台,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卓越工程师
同济大学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其中国际视野是不可或缺的目标素质之一。同济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德交流的窗口,且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已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学校将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卓越工程师。
学校计划选择部分试点学院先行开展改革的实践和探索,首批将选拔500—600名学生参加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班。试点班将采用“4+2”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自主招生和研究生推免政策,实行“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同时实行普惠制原则,尽可能扩大改革共享面,使可供分享的课程和培养措施及时推广到其他学生,为进一步推广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准备。
——100%的海外学习经历,联合培养“双学位”生
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在学期间将获得100%的海外学习经历,即每个学生都拥有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本科学习阶段,学校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形式,例如,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参加暑假期间举行的Summer School,与外国学生组成团队,一起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外语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比赛培养基本的工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硕士阶段,学校将选择有条件的专业,由单个学院或几个学院联合搭建平台,与外国高校或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互换交流、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参加试点的硕士生以获得国际上相应的工程师资格认定或者获得国外合作高校和本校的双硕士学位为培养目标。学校已在“双学位”生的培养方面积累了部分经验,陆续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生的联合培养项目,目前正努力逐步扩大培养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增加双语授课和外语授课的比例,创造不出国的留学环境
为培育课程语言环境,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为国际合作交流创造条件,学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阶段将逐步增加双语授课和英语(或德语)授课的比例。在师资方面,将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工程界和企业界的一线专家来校交流合作、同台授课;资助留学归国人员利用外语以及国外教材、教学方法讲授专业课程,逐步培育并形成稳定的外语授课教师团队,同时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在外语教材建设方面,有不少课程引进了国外原版的教材,有的专业还自编外语教材,逐步建设自己的外语课程群。经过几年的努力,同济大学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英语课程平台,建成了10个课程包,其中包括1个通识课程包(不分本硕,共含10门课,适应全校学生)、4个本科课程包和5个硕士课程包,总计达150门英语课程。
双语和外语授课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来同济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外籍学生同班上课,再加上外籍教师授课,这种不出国的留学环境对提高试点班学生出国后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很有帮助。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教育公平
参加国际合作交流是很多同济学生的愿望,但对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太少。为保障试点班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出国交流的经历,学校将在985/211项目建设资金中专设国际交流基金,由学校、学院、国外对方学校或企业、学生本人共同承担出国交流费用,多方筹措,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目前,学校已通过校友捐赠设立了几项基金,专门资助学生出国留学或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众鑫思源基金为资助学生自费出国留学深造提供每年30万的5年期免息贷款;汽车学院设立每年100万的创新与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学生和教师出国交流。此外,用好同济奖学金,分配相当的比例到各学院,实行对等交流,鼓励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来同济交流,同时利用机会送学生访学。
二、上海交通大学三项举措积极创新留学生培养工作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博学博爱、桃李四方”的留学生教育理念和“培养优秀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留学生培养目标,留学生教育取得迅速发展。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共有来自86个国家的1828名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面对新形势,学校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创新。
——搭建平台,丰富留学生校园文化
(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