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明,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曾先后出版《解构与重构》《全球化视野与新都市语境》《意义的重建》等多部文艺批评专著。
文学批评走到今天,未必像一些人诟病的那样,一无是处,千疮百孔,但也的确面临不少问题。分析起来,文学批评的迷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某些批评对文学事件似乎比对文学作品更感兴趣;二是文学批评几乎变成了一边倒的文学吹捧;三是文学批评圈子化。在此态势下,文学批评逐渐失去与大众对话的勇气和文化建设的功能。换言之,如今文学批评乏力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匮乏批评的能量与能力,也不是理论资源过剩或不够,而是文学批评者的伦理维度和美学维度的主体性严重缺位,是批评家在文化多元化与消费主义盛行时代,失去了其本该固有的伦理立场,因而无法坚守批评家的社会责任感。
置身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其实并不缺少有实力、有才华的批评家。问题在于,有些人借助媒体的力量挣得“批评家”的头衔,却于陶陶然之余丢失了起码的人文关怀。一些批评者的文字远离了具体的作家作品,沾沾自喜于宏大叙事,高坐讲堂,自说自话。也许在他们眼里,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工程太小,收益甚微,以其“才华”“能力”,乃是高射炮打蚊子,“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随着一些批评者的出场费、讲课费、稿费等的日益攀升,随着其“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沾沾自喜,他们作为批评家的真诚与力量也日渐流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批评家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以批评家的良知和担当,必须坚持思想和艺术标准,要在大量潮水般涌来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集中的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广大读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这才是批评的价值所在。那种将商业标准凌驾于艺术标准之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是引领市场、引导消费,而是沦为市场的推手、金钱的奴隶的所谓批评,是与人民利益、社会效益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抵制。
有些作家、艺术家,总是爱听赞美的批评,不爱听挑刺的批评。但作为批评家,不能丧失原则和良知,要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态度,甄别良莠,明辨是非,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进行科学大胆的分析、阐释和评判,在成就与不足、优长与缺失上,作出尽可能公正的判断和批评,以此助推科学健康的文艺观的建构,推动文艺的繁荣发展。
当前,亟须重建文学批评的公信力。这种公信力来自哪里?首先当推真诚的文学批评。所谓真诚的批评,是指一种面对作家作品敢说真话、敢于亮剑的理论表达。批评家主体建构起道德底线与美学准则之日,就是批评面对文学发出强有力声音之时。法国剧作家博马舍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鲁迅先生也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话虽浅显,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文学批评的公信力不仅来自真诚,也需要有力度。所谓有力度,就是要在真诚的基础上,具有文学的活力、评论的魅力、语言的生命力和情感的感染力。不能是八股当道,概念壮胆,生僻名词开路,而应当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活力四射,感化人心。放眼古今中外,范例不难找到。毛泽东的文章尖锐谐趣;鲁迅的杂感旁征博引,形象深邃;瞿秋白的批评文字郁勃峭拔,力透纸背。著名红学家蒋和森先生才气横溢,其《红楼梦论稿》妙语迭出:“宝钗,宝钗,如果得到‘好风’的‘借力’,又何尝不能成为一把宝剑!这是一把以黄金为外壳并镂刻着美丽花纹的宝剑;一把适于佩挂在蟒袍玉带上的宝剑;然而这又是一把终未出鞘而锈掉的宝剑!是的,冷酷的时代,终于把这个少女葬身于白茫茫的大雪!”感兴式的思考,抒情散文的笔调,华丽芬芳的文字,令人警醒。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语境下,批评家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其实是并存的。说真话,讲道理,显然要比“多栽花少挑刺”艰难得多。但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批评家,就应该具备真诚有力的精神和气概;否则,莫如趁早收摊,另谋高就。既然选定文学批评这条道路,就要坚定信念,坚守责任,不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这应该成为所有批评家潜心思悟的一个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