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作家
摘要:又是好几年,就这样无影无踪地过去了。过去的年代、过去的家,都一去不复返了。如《兰亭序》所言,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我有许多次搬家的经历。
记得幼年时期曾经住在北京后海附近的大翔凤胡同,那是一个两进的院落,租住给我们住的。我至今记得夏日去什刹海的搭在水面上的店铺里吃肉末烧饼,喝荷叶粥,傍晚看着店工费劲地点燃煤汽灯的景像。
后来家境每况愈下。住不起两进的院落了,搬到北京西四北南魏儿胡同14号去,住一个院落,外院是另一家。里院有一架藤萝,初夏开起红紫白相间的花朵。花朵很好看、很香,如脂如玉,藤萝架也很美。藤萝花还可以吃,把花洗净了,用白糖腌起来,然后做蒸饼的甜馅,好吃。
藤萝角长得很大。小时候我爱想的一个问题是:藤萝角有什么用?没有人能告诉我藤萝角的用途。我幼年时曾经有志于研究藤萝角的用途,我认定,像柄柄匕首一样垂在藤萝架下的藤萝角,一定是有用的,关键是还没有人把它们的用场研究出来,而我,应该完成这个使命。
后来把这个使命感就丢了,忘了。如果写检讨,说不定这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选择失误。好好地研究一下藤萝角的用途,正像电影《决裂》上的那位农学教授研究”马尾巴的功能”一样,应该还是有用的。我也会因而多做出点实事来。
后来在西城报子胡同住过一个地方,似乎是当年的甲3号。那是人家房东的大院子后院的几间厢房。房无奇处,但后院似有几分“后花园”的意思:有假山、有几簇竹子,假山与竹子都破败了,年久失修,无人照管,可能是因为社会不安定,政局不安定的关系,谁还管什么竹子、山石?但我似乎看到过小猫在山石上爬上爬下。我和几位小学同学也利用这地形玩过亘古长青的打仗的游戏。晚上,我欣赏过窗户纸上映出的竹叶的陰影。我那个时候又有志于画国画了,还买过芥子园画谱。后来又忘了学画了,这又是一件该叹息的错处了。
还住过受壁胡同18号,小绒线胡同27号等等的。
1963年底来了一次大搬家,搬到新疆去。一到乌鲁木齐就被接到了文联家属院的家。天寒地冻,冰封雪掩,房子从外面看一片土黄,黄土墙黄泥顶子,更像乡下的房子。进屋以后还不错,刷得白净,烧(火墙)得暖和,只有窗玻璃上结满了比玻璃本身不知厚几倍的冰凌,使窗户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水晶体的半透明。隔着这样的窗户望出去,一切都看得见,一切又是变形与错位的,好一个富有现代感的窗子!为什么房里生着温暖的火灶火墙窗冰凌都不融化呢,主要是因为窗外太冷了,零下20多度。我这才明白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冰做的,而房内暖和的道理。这是我第一遭住机关单位的“家属院”。
不久我搬到妻子所在的乌鲁木齐一所中学里去,为了她上班更方便,也为了那边是三间房。一家占三间房,这简直阔绰得难以思议,搬进去才发觉了缺点,原来那房是土地,没有地板,没有洋灰地,也没有砖。土地起土,卧室里的地还发出一股强烈的尿臊味,此前住这房子的人家一定有小孩子就地小便。我始终觉得值得一忆一笑一叹的是我们决定搬家的时候竟还不懂得需要看一看新居的地面是什么样的、竟不懂得地面状况是挑选房子的标准之一。我们曾经多么天真过呀!人是总能够自慰的,想到幼稚天真就想到了纯洁可爱,为自己曾经傻瓜过而眷眷依依。那时候已是“而立”之年了呢。
1965年去了伊犁。先住在一间办公室里,顶棚和地都镶着木板,只是木板已经破旧,漆面已经剥离脱落,走这种破地板地比土地还容易崴脚。三个月后搬入新落成的教工宿舍。由于房子入冬才建好,潮气大,一点火,屋里氤氲弥漫,谷草味很浓。又由于麦子收得不干净,麦草里混着麦粒,和了泥,抹在墙上,一升温 ,便纷纷发芽,墙上居然长出了一根根的绿麦苗。当然,它们长不成小麦,虽然我玩笑地向农民朋友称之为“我的试验田”。这点经验写在一篇小说里了,也算是文学效应吧。
在伊犁——伊宁市搬过多次家。每次搬家都是用俄式的四轮马车,大体上两车搬完,一车拉家具行李,一车拉煤柴,破烂。那时的家当确实很少,符合“轻装前进”的原则。
再以后从伊犁又搬到乌鲁木齐。为修房子又临时搬到充满药品气味的化学实验室。再搬回去。“化学屋”的好处是夏天不进蚊蝇。
1979年搬回北京,先住一个小招待所,再住“前三门”、“虎坊桥”,直到现今又住起了平房。平房的特点与优点是更接近自然,听得清雨声风声,室温随着气温变得快,下过雪后可以堆雪人,便于养花养草养猫养狗。我养花多失败,不会侍候花过冬。植树倒小有成绩,除原有的枣和香椿以外,我们自己移栽了石榴、柿子和杏。石榴移栽当年就结了八个,杏树开花一朵(仅仅孤单的一朵,一花独放,绝了),柿子只长树叶。平房更利于夏季乘凉,完全可以在院内“派对”。这个小院接待过日本作家井上靖,作曲家团伊玖磨,旅美诗人郑愁予,台湾作家琼瑶等等。夏夜放置躺椅数个,饮茶与可口可乐及绿豆汤,闲话天南海北,怨而不怒,乐而不淫,亦福事也。
缺点当然也有,蚊子多,虫子多,有潮气,有会飞的与不会飞的土鳖,有攻枣的臭大姐(学名犁椿象)。有好杏的蚜虫,虽几经征战,虫子还是落而复起。这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吧,有虫子,是天意。
回忆半个世纪,重要的搬家已十余次,不知是反映了变动、不稳定,还是反映了改革和发展。我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搬家是个体力活,即使有了全套服务的搬家公司,也还得花力气。尤其是书,常用的书没几本,不常用的书也死沉死沉的,打点起来活活要人的命。还有的就是旧物,扔又舍不得,不扔又白白地占地方,白白地自我霉烂,自我死亡。其实理论上我完全懂得,家庭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充斥着多余的什物。家里东西摆设的道理与写文章是一样的,精少为佳。应该在增购新物品的同时搞精简,这件事上也需要点魄(破)力的。
常搬家太累,太不稳定。见到一些数十年如一日住在一处的老友又替他们憋闷得慌。我们有一家亲戚,最近搬了一次家,条件似还不如原来。但他们说,他们已老了,这次不搬,恐怕底下就“没戏”了。我完全理解和同情这种心情。为搬家而搬家,就像为吃苦而吃苦,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为艺术而艺术,为锻炼而锻炼一样,未必堪为训,实亦不足奇。
刚搬到一处总有几天的新鲜劲。临搬前告别旧居又有点依依不舍。行李打成包,乱纸扔一地,东西堆一大堆的搬家前的情景甚至使人想起电影上敌军司令部溃散前的场面。呜呼,哀哉!上车!而且恰恰在搬家的时候,让人想起:“又是好几年,就这样无影无踪地过去了。过去的年代、过去的家,都一去不复返了。”如《兰亭序》所言,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其实不搬家,时光也在不停地迁移着。
1991年7月
本文来源:《新随笔十二家代表作》,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