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春天:摘草莓、看杏花、放风筝
春天来了,也就盼着清明节的到来,清明清明原意也就是清清朗朗,明明亮亮,万物复苏,春和景明。清明节的原意是指踏青、赏花、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根据民间早清明晚十月一的祭奠习俗,我已于5天前回到家乡父亲和三哥的墓前凭吊,算是完成清明的愿望。到了清明的前夕,虽然是只多了一天假,却有着周末与节日的质的不同,对这三天的小长假竟有了一些期盼,毕竟是春天,毕竟是清明,总不能呆在家里无所作为吧。
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我带着专程从北京回来看我的女儿,和朋友一起开车到位与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中牟县去摘草莓,每次从开封到郑州路过中牟一年四季都有鲜草莓卖,现在的塑料大棚真是不得了,不仅仅是反季节种植,而且是一年四季都有。科学取代了规律,仙桃季季有,季季有西瓜。小时候只有在属于哪种季节吃哪种季节的水果,那个一年一回的期盼啊,五月仙桃、麦芒杏、六月西瓜、八月苹果盼了一年又一年,今年吃了想明年。
种草莓的大棚就在公路边,大大的牌子上写着“采摘草莓基地”,几个大棚里来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吃喝不愁了就想讲究个生活情趣,就想来个浪漫情调,放着市场上又大又红又便宜的草莓不买,呼朋唤友弯着腰撅着屁股在棚里像寻宝似的一颗颗地采择草莓。以前也在地里摘过草莓,只是体验一把并没有仔细打量过草莓,一颗颗草莓在温室中茁壮成长,绿的叶,白的花,红的果。绿色的叶子片片朝上,白色的小花昂首开放,红红的草莓沉沉落下,好一幅绿肥红瘦白艳构成的报春图。我看着,摘着、吃着,不一会女儿已摘满了一小桶,我们满载着收获的草莓和春天的欢乐走在回家的路上。
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女儿还沉睡在梦中,我不忍心叫醒长途奔波劳累的她,就给她摊了鸡蛋饼熬了小米红枣汤,实在忍不住阳光明媚的春天的诱惑,突发奇想的决定到荥阳环翠峪的杏花谷去看杏花。由于道路不熟,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才到了环翠峪。一路上被十里杏花,百年古杏的广告所吸引,想必那十里的杏花春雨一定不亚于春雨杏花的江南。
说起杏,我最爱吃的是青杏,别人听了就酸掉牙,我却乐此不疲,每当青杏未长成时,熟悉我好这一口的朋友都会给我摘来青杏,我喜出望外地连声道谢。忍不住一连吃上几颗又酸又涩的青杏,酸得看者倒牙,酸得我过瘾呲牙。
爱吃青杏但并没有看过杏花,真有点过意不去,我今年看了梨花与桃花,总该去看看一直不予理睬的杏花吧。杏花虽不象桃花那么争宠成为文人笔下的最爱,但是古代文人吟咏杏花的诗词也不少。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 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范成大的:“蜡红枝上粉红云, 日丽烟浓看不真。浩荡风光无岸,如何锁得杏春园。” 但是吟咏杏花的绝笔应属宋代僧志安的:“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特别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把春雨杏花的意境全盘托出,可谓是神来之笔。
到了环翠峪,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杏花谷,想一睹杏花在梦中的风采。谁知所谓的十里杏花谷也就是农家种植的几十颗杏树,远远望去杏林里依稀开放着星星点点的白花,走到杏林深处才发现杏花早已败了。杏花已不在树上而是被春风春雨打落在了树下,杏林里杏花堆积成厚厚的一层,散落在地下昭示着盛开时的昔日的辉煌。我不忍踩踏着杏花也无黛玉葬花之意,而是去寻找那杏树枝头还残留着的杏花,那绿的叶,红的颈,白的花,黄的蕊像一装扮时尚的少女,多了一份妩媚,多了一份遐想,多了一份杏花盛开春满园的期盼,杏花我来晚了。带着遗憾离开杏林,回首望去杏树早已是满树绿叶满树红的情形——落花是为了青杏,让我心里少许有些安慰。回来的路上走过一个山谷,突然发现山谷中开满了白灿灿的杏花,不是一株而是几十株,不是几朵而是一簇簇,白色的杏花开满了山谷,覆盖住了初春的一点新绿,真是有心寻花花不在,无心探花花满山。这是野生的杏花,这是真正的杏花,充满着原始的野趣和顽强的生命力的杏花。
清明节假期的第三天,女儿今天晚上就要回北京了,回来也没有好好给她做顿饭,看好她提出了非常想念黄河的鲶鱼汤和面条菜下的面条,就算给她饯行吧。不能白吃一顿饭,也要搭上一点小小的浪漫,我买了一个风筝想和女儿一起到黄河岸边放放风筝。来到黄河岸边风很大,没有助跑风筝便飞了起来,越飞越高,越飞越急。我感到今天不是我在放风筝而是风筝在放我。突然一个意外发生了,风筝扯着线拐越来越急,一不小心线拐脱手而去,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乘风而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不一会就无影无踪了。
这才是真正的放风筝,真正的放飞风筝,放飞愿望,放飞理想。古代清明节时放风筝就是要把风筝放飞并且许个愿望,我望着女儿,暗暗许下心愿:希望女儿像风筝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快乐,更自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