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读书-正文

林语堂:文章五味

林语堂:文章五味 - 第1张

林语堂:作家

摘要:尝谓文章之有五味,亦犹饮食。甜,酸,苦,辣,咸淡,缺一不可。

近阅时文,多带酸味,诚以革命以来,言论权失,凡有讥讽时政者,动辄以反革命罪论。文人不敢直言,乃趋入歧途,社论名家所作,大抵婉约而不豪放,如缠足妇人。或说几句门面话,恭维要人,而字里行间求之,似有一肚子骚气,郁而不宣,其味苦涩,令人读得如见歌伎苦笑。小报记者,又转一方向,作俏皮语,口味奇酸。然亦有隽雅幽妙,耐人咀嚼者。此种俏皮文字,风行一时,实三五年来言论文之新格调,亦可谓政治革命之意外收获。至于大报之苦,小报之酸,皆时代使然。吾心酸苦,作文乃不得不酸苦。尝谓文章之有五味,亦犹饮食。甜,酸,苦,辣,咸淡,缺一不可。咸淡为五味之正,言论要以浅显明白晓畅为主,可以读之不厌。大刀阔斧,快人快语,虽然苦涩,常是药石之言。嘲讽文章,冷峭尖利,虽觉酸辣,令人兴奋。惟清甜文字,其味隽永,读者只觉甘美,而无酸辣文章读了肚里不快之感。此小品文佳作之所以为贵,大抵西人所谓“射他耳”Satire(讽刺),其味辣,“爱偷尼”irony(俏皮),其味酸,“幽默”Humonr(诙谐),其味甘。《论语》收到及发表稿件,酸辣多而清甜少,亦可见幽默之不易。然五味之用,贵在调和,最佳文章,亦应庄谐并出。一味幽默者,其文反觉无味。司空图与李秀才论诗曰:“江岭之南,凡足资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知此而后可以论文。

  《披荆集》,1936年

本文来源:《林语堂散文经典全编 第1卷》,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章

  • 林语堂:后台朋友

    林语堂:后台朋友

      林语堂:作家 摘要:因为你确知后台朋友只会安慰你,不会耻笑你,不会奚落你。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
  • 林语堂:无穷的追求

    林语堂:无穷的追求

         林语堂: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无穷的追求   有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而我探险的路程,是无穷期的。我四十生辰…
  • 林语堂:庆祝旧历元旦

    林语堂:庆祝旧历元旦

    林语堂(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文章摘要: 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中国阴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