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思想-正文

梁漱溟:日常生活的态度

梁漱溟:日常生活的态度 - 第1张

梁漱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摘要:平平实实地去读书、工作,那真是顶理想的生活态度了。我们不要心理上老是存一个东西,最好是坦荡平实。

 

我们日常的生活(或者说是心理状态),大概总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其形著于外者,约有三种方式:

(一)譬如大家有时很兴奋,对于自己的功课,也很注意,仿佛急于有所求的样子。这时应当反省这时(是)干什么?仔细一想,心里还是有私有贪。须知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贪的东西,要把他放得空洞开豁一些就好了。

(二)再就是懈惰散漫,苟且偷安。这时应当把自己心里头所有问题都提出来。问题是心里的真切痛痒处,最大的问题,是足以警惕自己的懈惰与散漫的。例如关心国家社会问题,就应当以国难和种种社会罪恶来提醒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就以家贫来提醒自己,也未尝不可(但有流弊)。问题无大小无远近,只要是真切地感觉到的就行。这些消极的办法还不够,自己还应当抓住自己的长处来尽量发挥。

(三)还有感觉到烦闷的,这个需要找朋友谈一谈;如仍不能解决时,再求之于师。

除去此三种不合适的心理状态以后,平平实实地去读书、工作,那真是顶理想的生活态度了。我们不要心理上老是存一个东西,最好是坦荡平实。

 

本文来源:《梁漱溟全集》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章

  • 梁漱溟:合理的人生生活

    梁漱溟:合理的人生生活

    梁漱溟:思想家、哲学家 摘要:只有完全听凭自己真实的真诚的不自欺的直觉,才有合理的生活。   合理的人生生活   这个问题似乎是人人都…
  • 梁漱溟: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梁漱溟: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梁漱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摘要: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果我们有意去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