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文学评论家、小说家
摘要:中国武侠小说如同京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它之所以吸引中国人,也吸引外国人,就因为它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渗透了中国文化最浓烈的元素。
梁羽生先生走了,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很热闹,原因何在?一、他系新武侠小说创始人;二、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终于被人承认。
我和梁先生见过两次。一次是1992年,我因写《古龙小说艺术谈》,查先生(金庸)邀请我去香港讲学,当时正逢书展,在那里与梁羽生先生匆匆一晤。另一次是2000年,我赴墨尔本大学讲课,去悉尼专程拜访了梁羽生。在他那复式的小别墅里,交谈了两个多小时,还一起共进午餐。我因为写《中国侠文化史》,与梁先生通过几次信,承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梁先生写武侠,在金庸之前;论成就,在金庸之下。他写的《萍踪侠影》还留有旧武侠的影子,他学的是官白羽。而金庸是“洋才子”,做过导演,虽然古文根底不如梁先生,但擅长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写武侠,写人写情,确是高手。梁先生是老实人,但太老实的作家要想写出世间之恶,这就有点难为梁先生了。梁先生擅长对联,精于古典诗词,对爱情也没有太多的体验,因此阅历上也比不上金庸丰富。不过,开山门者有功,这是事实。
因为金庸、梁羽生,后来又有了古龙与温瑞安,于是我笔下就有了“新武侠四大天王”,当然还有卧龙生、诸葛青云、黄易等人,新武侠大旗终于树了起来。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武侠评论,有人不以为然,因为大陆评论家当时还看不起武侠小说,认为武侠小说属于俗文艺,是不入流的“娱乐读物”。我以为此论差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俗文艺占其三,谁能说《水浒》、《三国》、《西游》不是名著?中国电影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最后还是靠李安执导的武侠片《藏龙卧虎》获了世界大奖。再说武侠小说拥有大量读者,文学评论界岂能熟视无睹?事实终于证明,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新武侠小说已拥有一席之地,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千古以来的文化传统。金庸等人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历史的肯定,金庸小说还入选了教科书。
我在撰写《中国侠文化史》时,曾浏览了上千部新武侠小说。新武侠之所以区别于旧武侠,不仅是写作手法不同,而且立意也大相迥异。旧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的侠客展昭武艺纵然高强,但人物境界仍停留在“御猫”的角色上,新武侠小说中的令狐冲、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都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人格。侠客义士不仅敢反官府,而且对权贵乃至皇帝也不屑一顾。他们的人物个性很强,感情色彩更为丰富,其叙事结构被北大学者陈平原归纳为:仗义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从而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这是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所没有的。至于表现手法,金庸、古龙等人也石破天惊,过去的旧武侠写情节,往往采取了“花开两枝,各表一头”,而金庸写《雪山飞狐》,古龙写《多情剑客无情剑》,都把几十年发生的事通过回叙、插叙的形式加以表现,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
“新武侠四大天王”已去两位,金庸搁笔了,温瑞安也“江郎才尽”。有人以为新武侠小说也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红火火,到今天的冷冷清清。平心而论,在武侠小说的园地里,要出现超越金、古两位大侠的高手,确实很难。正如唐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诗人虽多,要超越李、杜、白,则不易,于是替代唐诗独领风骚的便是宋词了。新武侠小说到了金、梁、古、温时代,也已登峰造极,“快餐版新武侠”自然受人冷落。
但尽管如此,新武侠小说作者仍层出不穷,去年10月台湾举办“温世仁百万武侠大赛征文”,报名投稿者百余人,我赴台北当评委,能人眼者也有数十人。获百万台币大奖的魁首,乃大陆作者。这说明“中国侠文化”深入人心,武侠小说仍然拥有大量读者,此乃当今阅读之潮流也。但我综观一、二、三等奖的武侠小说获奖作品,竟然十之七八都沿袭“古龙文体”。何谓“古龙文体”?那就是写法怪诡,人物奇特,武侠模式中增加了侦探元素,一路读来,山重水复,悬念迭起,怪事多多,待到揭开幕布,原来是案中有案。在语言中也学习古龙表现手法:“简洁、利落、有哲理性语言。”如这次获头奖的《王烟雨》一篇,主人公是个跛子书生,举止文雅,为人宽容,其实武功特高,他在惊心动魄的江湖大战中,以一敌众,显示了他沉稳、冷静而又悠闲的个性。王烟雨这个人物是又一个出众人物,但遗感的是未能跳出古龙小说的窠臼。
由此可见,新武侠小说试图突破“金古模式”,还须新武侠作者寻求方向。武侠小说何去何从?成为大众文化多元交融的议题之一。
中国武侠小说如同京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它之所以吸引中国人,也吸引外国人,就因为它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渗透了中国文化最浓烈的元素。中国之侠,始于先秦。韩非子日:“侠以武犯禁”,他以法家立场,将侠列为“五蠹”之一。但大史学家司马迁不这么看,他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了侠的进步性,在《史记》中有“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记载了聂政、荆轲、田光、高渐离、朱家、剧孟、郭解、季布等人。其中朱家与郭解最具侠士作风。后来,在李白的诗中,在唐传奇中、在《水浒》中,都有侠的影子。正因广受读者欢迎,侠才成为千古历史上“替天行道”、“见义勇为”的大英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与推动今天武侠小说的发展,是有益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独特地位。因此,更值得国人更加关注。
本文来源:《谈艺论文》,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