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立群,著名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主要作品有《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史有学问》《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等。
刘邦晚年,一心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虽然有不少元老重臣反对此事,但是,刘邦的主意已定,难以挽回。
此时,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吕后让他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
于是,张良对吕泽说:皇上在打仗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现在是因爱而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说能了结的事。皇上非常看重“商山四皓”,多次请都请不来,因为他们认为皇上对臣下态度傲慢。如果你们想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皇上一定会看见。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
张良一招三十六计都没有,这叫什么阴招呢?制造假象。
吕后得到张良指点后,立即付诸实施。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客居在建成侯吕泽的豪宅。“商山四皓”是以节操著名的隐士,但是,“卑辞厚礼”使“四皓”立即来到了太子刘盈的门下。吕后的“厚礼”使“商山四皓”改变了初衷,告别隐居,走向市井。
这就叫:人格不抵厚礼,名节败于金钱。“商山四皓”不过是待价而沽的“高士”。因此,“商山四皓”的气节操守受到了后人广泛的批评。
汉十二年,刘邦成功平定黥布叛乱,但是,刘邦也在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的箭伤。而且,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严重。此时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因此,刘邦废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张良劝阻无效,托病不再上朝。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假装听从,实际上废立太子的想法毫无改变。
叔孙通为阻止刘邦废立太子,不但称引历史上晋献公因废太子导致晋国乱政数十年,秦始皇不早定长子扶苏为太子导致赵高许立胡亥,秦帝国灭亡;而且,明确表示,太子仁孝,吕后功高,陛下一定要废太子,我愿以死明志。刘邦哄叔孙通说,你算了吧,我和你开玩笑呢。叔孙通依然不依不饶地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摇,天下都会振动。你怎么能拿天下开玩笑?刘邦说,我听你的。
不久,一次朝宴上,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高祖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上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听说后大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躲我不来。现在为什么要随从我的儿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就来了。
刘邦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四位老人敬完酒,离去。
刘邦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指着他们的背影对戚夫人说:我想换太子,但是,他们四位高士都来辅佐太子了,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
戚夫人听说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说: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人唱一首楚歌。歌词说: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啊,横渡四海。横渡四海啊,还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能有什么用呢。
这支歌反复唱了几遍,戚夫人痛苦流涕。刘邦起身离云,此后,最终不废立太子,完全是留侯张良建议商山四皓的力量。
刘邦为什么见到“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之后要放弃易位太子一事呢?
“商山四皓”的身份是山林之士,年龄是行将就木之人,他们还愿意为太子效死力。因此,刘邦从“商山四皓”的身上看到了天下公议(天下舆论)不在戚夫人一边。在公议与私爱的较量中,与其违背天下的公议,不如割舍自己的私爱。
“商山四皓”的出山带来了两个问题:
第一,“商山四皓”为什么出山?第二,“商山四皓”出山值得吗?
先看第一点。导致“商山四皓”出山的是两大原因:一是太子的盛邀,二是太子“卑辞厚礼”。太子的盛情相邀有太子的信为证,“卑辞”更是明证。这能打动“商山四皓”吗?能。因为太子的盛情相邀包含了太子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当年,他们因躲避秦祸而隐居商山,后又受不了刘邦对儒生的轻侮,现在,太子用“卑辞”写的信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当然,“厚礼”也少不了。“四皓”也是普通人,“厚礼”可以给他们带来优裕的生活,“厚礼”同时体现了太子的尊重。但是,不论如何,“四皓”重出江湖损害了他们的名声、气节。一向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士,竟然也为“尊重”与金钱所动。这个代价是必须得付的。
再看第二点。“四皓”出山值得吗?
“商山四皓”的插手打乱了刘邦易位太子的作法,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问题是“商山四皓”的出现,他们对太子刘盈的辅佐,只不过是演给刘邦看的一出大戏。只是这出戏演得很成功,让刘邦误以为社会舆论在太子刘盈一边。刘邦下世之后,刘盈继位为惠帝,在位七年,再也没有见到“商山四皓”还有什么表现。如果“商山四皓”真有本事辅佐刘盈,如果“商山四皓”确有治国的才干,为什么从此就消失在历史中了呢?
刘邦是一代英主。他在临终之前为吕后安排了萧何、曹参、王陵与陈平三任相国,个个都能称职。这说明刘邦的眼很毒,看人极准。惠帝在位七年,仁惠而有德政,但确实无大作为。实践证明刘邦对刘盈的看法是准确的。只是因为赵王刘如意过早被吕后做掉,我们无法知道这位小皇子是否真的像其父刘邦赞许的那样有作为。如果我们仅仅以为刘邦是因为喜爱戚夫人而要废立太子,那也未免太看轻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还不至于因情爱而拿帝位开玩笑。毕竟,刘邦希望汉帝国能够长治久安。
可见,“商山四皓”的所做所为只不过帮了吕后的大忙,对大汉帝国来说,未必是一桩好事。赵王刘如意早早被吕后杀死,我们无法预测刘如意是否比惠帝刘盈更适合为帝。但是,刘盈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却是一个事实。《史记》没有给称帝七年的汉惠帝刘盈写传记,而将这一切写在了《吕后本纪》之中,说明司马迁明白,汉惠帝刘盈只是一个摆设。
废立太子一事虽然就此打住,“商山四皓”的“高士”身份也因为“厚礼”而碎了一地。
一个民族的气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能够赢得世界其他民族尊重的重要条件。一个民族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一位高士、一位节士都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气节,这对一个民族会不会产生负能量的影响呢?
当气节因金钱碎了一地之时,气节啊,你到底还值多少钱?
难道说,只要饵足够大,就一定会有大鱼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