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每个人都有责任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一,什么叫新教育?

  这个问题很多人在问,不仅历史老师,还有其他学科的很多老师、一些政府官员、我的朋友等等都问过我这个问题。甚至有人问:“你做新教育,那么我们都是做旧教育?”

  实际上,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概念。了解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100多年以前就有新教育,从英国发端。我们今天之所以称新教育,与新教育的历史传承是有关系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把他们的教育探索命名为“新教育”。当时陶行知先生还担任过《新教育评论》杂志的主编。新教育主张尊重儿童,通过教育变革去撬动社会变革、主张个性自由,等等。这些主张通过民间的教育变革来推进社会的教育变革,与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主张一脉相承。历史上的一些伟大的学校和教育家,许多都属于新教育体系。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夏山学校,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日本的巴学园等等,都属于新教育体系中的。那些伟大的教育家更不用说了,从皮亚杰到杜威,基本上属于新教育体系。从这个角度看,新教育是历史的概念。

  当然,今天我们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无论从理念、理论到行动,肯定有我们自身的新的主张、理论、行动和探索。

  新教育实验诞生的重要标志是2000年我写的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从2000年到今天,从曾经的1所学校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有2766所学校,新教育实验已经有15年的历史。2015年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五届研讨会在四川召开。在中国,除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之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新教育的实验学校,同时还有57个实验区,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新教育合作,在区域内全面推行新教育实验。应该说,新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民间最大的教育改革。

  新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刚才王雄老师说了,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虽然我们对“幸福”一词本身有着不同的诠释,但是大家都能理解。而新教育所倡导的“完整”,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从生命的角度上说,我们把人的生命分成三种:“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并且在刚刚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提出了新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主张。“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这是从生命本身的完整性上来说的。

  从人自身最终发展的完整性来说,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也就意味着,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在学校里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和“伟大事物”相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最终成就自己。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历史教育在新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毫无疑问,历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人类社会大部分伟大的人与事,没办法以物质的形态再现的,只能通过各种记录而存在,接着通过历史教育的方式再现出来。

  第二,新教育关于课程的考量

  刚才王雄老师提出了20年后学生的三个目标:爱心、悲悯、敬畏;宽容、开放、正义;勇于思考,善于行动。新教育有另外一种表述——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成人后,在学生身上能够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科学是有人性的,财富是有汗水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目标。

  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渠道,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新教育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课程构架。

  新教育的土壤是中国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块大地上。我们的基础课程,我们称之为“新生命教育课程”。因为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无论是“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还是“让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生命是教育的根本。

  我们正在研制的新生命教育课程起步比较早,课程大纲已经出来。顺利的话,明年新生命教育课程一年级的教材会正式推出。我们还专门在新教育研究院下成立了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新生命教育课程把人的生命分成三重生命。自然生命关注生命长度的问题,主要通过安全与健康的板块。这是第一个板块。现在学校教育对学生安全和健康问题还是重视不够,大量的和学生安全相关的安全问题,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无论是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还是网络安全。第二个板块是人的社会生命,我们考虑的是养成与交往。作为人的社会性,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品质和习惯,二是怎样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第三个板块是精神生命,主要讲价值与信仰。这样,通过对整个新生命教育课程的通盘考虑,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把这套教材正式推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基础课程——培养人的最根本课程。

  在新生命教育课程的基础之上,分别有四类课程。一类是新公民教育课程。生命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作为人的社会性来说,怎样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是值得研究的。公民教育到底应该怎样推进?未来有了这个课程以后,通过课程的组合,思想品德课程可能就不再存在,就是一门公民课了。现在中学的政治课有四个板块,四个板块里,没有包括法治的板块。实际上公民最重要的是契约精神,我们可能会以法治、契约精神来构架,来思考未来的公民教育和公民课程——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怎样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怎样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职责。

  第二类课程是新艺术教育课程。现在的艺术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不成熟的,没有把握艺术真正的规律。仅仅通过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学科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小学。2014年我们召开了新艺术教育研讨会,提出了“艺术教育成人之美”的主张。在人的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所有课程都应该具有艺术的特色、艺术的定位。同时,我们还研发了新教育独特的艺术课程。比如说新教育的“生命叙事剧”,实验区的每个孩子每学期都要参与戏剧演出,我们把它命名为新教育的“生命叙事剧”。它和一般的儿童剧不一样,它有很多自身特色。我们还开发了新教育儿童“读写绘”。同时,为推进学生的艺术欣赏,我们正在研制今后孩子必须看的一百部电影、一百幅名画、一百个建筑、一百首名曲,让他们学会从鉴赏到创造,构建一整套体系。目前,我们正组织人马在做新艺术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准备。新艺术教育课程将不再是简单的美术和音乐两门课程,而应是体系化的艺术教育课程。

  第三个板块是新智识教育课程。它的领域分成三类: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新历史教育,我们把它定位为人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整个新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公民课程是解决“善”的问题,艺术课程解决“美”的问题,智识课程则主要解决“真”的问题。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是这样架构在生命之上的“真”“善”“美”,同时,增加第四类课程,也就是特色课程作为必要的挖掘与补充。

  我们设想在新教育的未来岁月里,我们会对大部分课程进行新的思考,把新教育的理想和理念容纳进去。比如在数学上,现在数学教学的办法更多的是把现成的数学知识、计算技能教给学生,并没有让孩子真正像数学家发现数学那样去学习数学,这就和数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有着很大的距离。这里事实上是因为一些理念的差异。这些工作将会陆续展开。

  第三,我们对新历史教育的期待

  对于历史教育,我们抱有很多期待。作为新智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我要先从历史开始?

  首先,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尽管很多学校把它作为副科来对待,尤其是文理分科后,一些高中理科生基本上就不好好学历史了。事实上,历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远远没有被认识,这是我们的一个切身感受。恩格斯说过,任何科学最后都是历史的科学。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一个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历史本身还是一个让人变得更有责任感、更有尊严的学科。大家不是常说“以史为鉴”嘛,的确是这样。

  我一直认为,真正有历史情怀、有历史意识、有历史责任的人,无论他做什么,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官员,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一定和别人活得不一样。我在《致教师》一书里强调,事实上每个人本身就是书写自己历史过程的作者。所以,新教育主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什么是“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传奇就是历史,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部完整的个人历史。为什么有的人个人历史写得很一般,而有的人写得很壮丽、写得很伟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生命意识有关。我们提出“你是你自己生命故事的主人翁,也是你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你既是你自己历史的主人翁,也是你自己历史的书写者。

  每个人,特别是作为教师,怎样为自己的生命去书写传奇,我们就提出了一系列书写传奇的路径,比如说我们提出为自己的生命去寻找一个“原型”。事实上,每个人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是不是很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与英雄为伍,有没有为自己的生命去寻找一个“原型”。那么,怎么去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遭遇,从人类学的角度上看,实际上遭遇同时也是契机,面对不同的遭遇,我们有不同的应对办法和措施,会成就不同的人生,然后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书写,这些都跟个人史有关,就不多说了。

  历史本身不仅仅让你变得更聪明,同时变得更有责任感,所以历史学科真的是很重要的学科。然而,这么重要的学科,在一些学校里,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历史已经变成了支离破碎、简单记忆的学科。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历史学习基本上是三件事,第一知道它的背景,第二知道它的过程,第三知道它的意义,然后人物、时间、地点。似乎历史就学这些,考历史就考这些,其他的都不是历史。我们当年的历史备考,就是画表格,填写时间、地点、人物,记忆背景、过程、意义,两个“三”就是历史了。本来应该是最丰富、最有趣、最有价值的学科,现在成了连文科生都不喜欢的学科,更不要说理科学生。

  但很奇怪的是,对小学生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等历史故事都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是他们喜欢读的书。到了中学,中学生最喜欢看的书之一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我们能不能把历史写得要让孩子们喜欢看,即使做不到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但至少要有趣吧。我希望我们的历史课、历史课本有点文学性,千万不要干巴巴的,要有血有肉,要丰满的、

  可读性强的,不能说文辞有多么优美,但至少应该是美的。

  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历史读本应该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内容的表达应该是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不一定像语文课本那样,但读起来至少是一种享受。其次,应该是有文化的。有文化就是有价值的、有逻辑的、有哲学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文、史、哲是通的。你说《史记》,它是文学?它是历史?还是哲学?很难说。

  我们说这次要编一部好的历史“读本”,我们为什么不说它是“教材”?“教材”的话,负担太重;我们叫“读本”,自由度就大了。但我从内心来说,我希望今后这套读本就是教材。我们的教材大家学了,考历史可以考得很棒,甚至激发影响到考语文、考政治也很棒。现在我们赋予教材的东西太多了,关键在于怎样编一部真正的有哲学、有观点、有文学、有文化、有品味的书,称为教材或者读本并不重要。但我希望它比现在的历史课本都要好看。

  而且,历史不能从中学开始学起,我们觉得小学也要学历史。小学生那么喜欢历史,不让他接触历史是不应该的,至少让他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我的家里是怎么回事”。这样一种探究历史的过程,显然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观。所以。学历史应该从小学开始。当然,从小学哪个年级开始、做几本、怎样去做,这个可以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再去考虑。因为不是教材,空间就大。小学没有历史课,可以作为校本课程;也不一定要进课堂,可以在家里看,和父母一起看;还可以是有探索的、有活动的,老师、父母带着一起做,孩子自己也可以做。中学也是如此,学生读了这套读本以后,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现在历史大纲、历史课标、历史教材。

  江苏海门市是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区,做了十年,当年参加新教育实验的第一届、第二届小学生在去年和今年高中毕业了,连续两年中他们拿了江苏省高考指标去年6项第一、今年9项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文成绩,文科生、理科生都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开展大量的阅读。我觉得,历史学习也应该需要大量的阅读。除了读本外,我还期待建立资源网站——新历史学习资源网。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里了解历史的确是很重要的。

  我没有时间和大家一样全身心地去做学问,但我每天坚持三小时的阅读和写作。我做所有的事,首先想到的是历史:这件事,过去的人怎么做的,过去的人怎么说的。做任何事,这一点想清楚了,一定会少犯很多错误。

  其实,中国作为后发展的国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跟缺乏历史感有关。如环境问题,如果有历史感的领导,或者有历史感的环保官员,他就会知道怎么办:比如泰晤士河是怎么污染的、又是怎么治理的、花了多少时间……这样去思想,就不会去污染了,而是一开始就会去保护河流,一开始就会讲清楚,水有多重要。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水是文明之源啊,所有的人是住在水边上的,没有水就没有人了。但我们中国恰恰是水已经大量污染的情况下,再像西方一样花多少年去治理。所以要有历史情怀的人,就不会这么去做的。这就是历史感、历史情怀。包括很多官员,有一点历史意识,就会认识到,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钱又不是你的,历史上早就证明了。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实人生想带半根草也带不走,早知道带不走你为什么还要贪它呢,你就不要贪了。这都是历史上的简单常识。

  我觉得“历史”这门课太重要了,重要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实际上做所有的事情,都在用历史的眼光。怎样把这样的道理讲给孩子们,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让他们有好的历史情怀、历史观,这可能是我们历史学科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那些历史知识,说老实话,现在网络那么方便,他自己会看,他自己会去查。现在我们过多强调什么知识点,抓住了细枝末节,但是这个东西怎样形成?只抓脱离了历史本身背景的知识点,无法做出好的历史教育。所以,这就是要我们去考量的,人类历史上哪些东西最值得我们去选择为历史教育的教材。同时,我很赞成用大文明的概念,来考察我们中国在世界几大文明体系里面的地位、特点,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去看我们。

  关于新历史教育,我们这些认识都是慢慢形成的,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打磨,甚至是否定之否定,不断去讨论、完善。新教育本身是个开放的体系。新教育实验跟很多大学做的实验不太一样。大学往往是提出个东西,由下面的学校去做。新教育不是这样,我们是和学校一起去探索。比如新艺术教育,学校里提出设想,然后我们一起去探索,不断丰富、完善,新教育的理论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新教育为什么受一线老师的欢迎,为什么从1所学校到2766所学校参与进来,就在于它本身在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新历史教育读本也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