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如何以体制改革为核心
李腾腾:最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30周年大型论坛召开。从1985年《决定》颁布至今已经30年过去了,但里面提到的很多教育问题都没有解决,原本提过的很多问题现在还在不断重提,不知道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杨东平:教育问题如果进行分类,它有三类问题:第一个是教育发展的问题;第二个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问题;第三个是改革,这三个问题各不相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教育领域在发展问题上的成就是最大的;在改革问题上的成就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得是最差的,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有些改进,尤其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开放做出了新的规定。
我自己把教育问题归纳为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教育公平问题;第二个是应试教育问题,而教育品质、择校竞争、考试,都是在应试教育这个范畴内;第三个问题是教育行政化,教育行政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大一些,行政化办学对于学术活力和学术自由的损害更为明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个里程碑,开启了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进程。与《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前后发表的还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些都非常鲜明地奠定了80年代改革的特点,就是以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点恰恰是需要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的。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例如考试改革、课程改革,体制改革的概念淡化了。
1985年的《决定》也提到了发展的问题,比如普及义务教育,但《决定》的主干、精髓和核心还是强调以体制改革为中心。所谓体制改革,就是要革除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重学历教育、包揽过多,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了很多,因此提出了简政放权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把义务教育的管理权下放到基层,高等教育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计划体制造成的弊端。为了使教育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教育部改成国家教育委员会,实际上是建立了大教育的概念。教育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情,而必须要跟社会上的其它领域相关,变成强调国家教委综合统筹的作用,而不是只管几所学校,这个概念还是很不一样的。
回过头来看,经过30年以后,各级、各类教育在规模、培养能力、入学率等方面发展很快,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迈入了大众化的门槛。过去教育那种极端贫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现在大城市里的教育领域已经相当有钱了,很多大学存在花不掉钱的问题。但是,在教育改革的纬度上,跟30年前相比,到底是进步了,还是止步不前,还是退步了,这是需要再认识的。
1985年启动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到90年代就停滞了,而且不仅停滞,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还导向了另外一个发展方向,即教育产业化。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机制和功能是一种异化。90年代差不多十多年的教育产业化的阶段,在中国教育历程上是非常特殊的,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实际是受到两重伤害,一种是行政化的伤害,一种是市场化的伤害,用市场化的准则来办教育。这两个问题,后者是新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没有这个问题,是现在新出现的。
回过头来,今天要重温和纪念80年代的改革,就是要反思这段历史,重新校正我们的坐标,重新确定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价值,开展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
李腾腾:等于说现在是一个过渡阶段,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的行政化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去行政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化。
杨东平:产业化的问题,发生在90年代初到2000年初,从宏观来讲,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到2003年以后,国家提出了新的概念,叫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一个里程碑。后来对教育的功能和政府职能的写法都改变了,现在提出要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教育政府办,改变了90年代的做法,让老百姓掏钱给自己付费的义务教育的情况都改变了,国家现在承担了更大的教育责任。但是,它给教育造成的内伤仍然存在,教育的形象,像教育乱收费这些问题还是屡禁不止。
未来我国的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李腾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以人为本的观点虽然在2003年就提出了,但对我们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还是一个理念。
杨东平:以人为本是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变成普遍的现实。中国的教育可以这样来归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基本上是以政治为本的;到了80年代以后,是以经济为本;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叫以人为本。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我们中国最优秀的学校里,能做到的也只是以少数学生为本,以少数能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本,远远还没有做到能够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有一个构建的。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第一个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育政绩、教育GDP和升学率为本;第二是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而不是以少数学生为本,也不是以高分学生为本;第三,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本,而不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升学率为本。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理解,才能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说明白。要不然很多学校说追求升学率也是以人为本,让家长满意,不是这样子。你没有做到为学生的终生幸福为本,反而有碍他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