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平:什么样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作者简介: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史、比较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管理等,主要著作有《教育情报学简论》、《隋唐五代的儒学:前理学教育思想研究》、《辽金元教育史》等。)

  最近,又有人对上学、求知的结果赶到困惑了:花高价买学区房不一定能让子女一直学到获得博士学位,即便是有了博士学位,很可能照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照样买不起学区房……于是,质疑油然而生:知识是不是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哲学命题,不完全是科学命题。前者的意思是,有知识的人较之无知识的人可以活得更理智、更自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中出现的各种机遇;而后者则强调有了知识就有可能改变命运,将“有知识”作为改变命运的必要条件,但也从没确定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条件”。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在成功者、幸福者身上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拥有知识。但是,他们究竟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是不是只是熟读书本、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具备了融入行业、融入社会、成就事业、走向成功最重要和唯一的资本?显然,这样认识问题是比较肤浅和草率的。

  众所周知,即便在历史上获得进士抑或是状元者,也很难说各个都是真正的成功者。因为,验证或影响人们是否成功的复杂社会,对知识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拥有学富五车的书本知识。所以,中国古人早就强调在书本学习之外,还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一类更真实、更有用的知识,而对知识的把握绝不可囿于学历教育的影响,还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继续学习和历练。外国的学者也在不断地探讨,什么知识对于人类最有价值,什么能力可帮助人们成功。

  一般而言,泛泛地谈“知识改变命运”只是一种导向,而每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要看其获得的知识是否能与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内在的发展潜力相匹配。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命运的改变或所谓的成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多数人的所学很难像以往一生都与某一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错位、转行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还主要是基础。20世纪80年代前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影响人们学习观念的思想,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等。重在引导世人从以往只看重学历而忽略生存需求、自主发展、融入社会、有所作为和自我期待等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对人影响的目标与方式。

  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部分国家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中试图用高学历来锁定自己一生发展轨迹的做法,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即便是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做着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离一个人的成功和改变命运还差得很远。相对于纯粹的学历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志向、主动实践、善于合作、理解他人、积极思考、敢于尝试等,更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不是上一所名校就可以完全养成的,既要靠各级各类学校的引导和教育,也要靠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历练。如果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不清楚这个道理,完全把希望寄托于某个名校和所得到的学历,则不仅命运难以改变,高学历还会成为其难以融入社会、难以成功的心理障碍。

  人的命运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掌握和改善的,关键在于我们对自己、对社会、对专业、对知识的态度是否积极,有否准确和适宜的选择与判断。比如,近年来不少所谓的“成功者”均以颜值、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社会关系、商业炒作得计,媒体也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遗余力地追捧,相形之下,知识的价值在大众心中大大缩水,这的确不是好的导向。但也还有大批靠自己打拼走向成功的年轻人,他们改变命运的资本依然是靠知识的合理运用,而不只是拿学历当招牌而满足于守株待兔。

  中国古代的《大学》讲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五个步骤或要点,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若能关注和把握好这五个方面,就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变得有用,进而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这种改变还是有过程的,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应该指出,每个人的成功都会与他人有所不同,学习和效法他人成功的经验,借鉴他人运用知识的方法,一定要做因人而异的改造,要首先对自己的现状和潜力做出客观明智的判断。要清楚,我们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在大学、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多是经过提纯和科学归纳的,是共性和基本规律地反映;而我们为争取成功、为改变命运所做的努力,则是经验性的,是个别或特殊性的反映。如果不知道这一区别,认为他人成功的具体做法即唯一可以追随的做法,就会陷入“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窘境,甚至还会错误地认为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或是进入宿命论的消极心理状态而不能自拔。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改变命运,问题不在于选学哪一门知识,而在于如何看待和使用知识,如何认识自身的局限和价值。以往,许多学习者都会在上大学时观察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并采取积极的应对和调整措施,为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深入探究在冷门专业中可能存在的机遇和在热门专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此,不仅对自己的期待比较务实合理,也更容易寻求适合自己成长和走向成功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