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读书要点、面、线结合

吴小如:学者

摘要:想学古典文学,但作品浩如烟海,不知从何下手?

问:我想学古典文学,但作品浩如烟海,不知从何下手?

答:这是个老问题了。在青年同志中,不仅业余爱好者有这个问题,连一些中文系学生也往往为此而苦恼。我想,提这个问题的同志肯定对古典文学是有兴趣的,但更重要的是有决心和信心。锲而不舍,功到自然成。只怕兴趣不专一,信心易动摇,那就难免功亏一篑。

我自己搞古典文学最早也是从兴趣出发的。后来规定了六个字的守则,立志照办:多读,熟读,细读。“多”指数量,亦称之为“博”;“细”指质量,又称之为“精”。但不熟读就谈不到深思熟虑,质量不能保证;倘一味背诵,滚瓜烂熟,却不细心琢磨,也还不免浪费时间精力。所以三者不可偏废。

所谓“多”,必须从“少”积累起来,不可能睡一觉就由文盲变成专家。作品是作家写的,要读作品,不仅要“知人论世”,还得摸清“来龙去脉”,即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史”的轮廓。因此我主张读古典文学最好从“线”开始,先知道从古到今一个大致发展演变的过程,然后再顺藤摸瓜去读作品。三十年代我上中学时,是从胡怀琛写的一本简陋的文学史(商务印书馆出版)入手的。现在几部较好的文学史著作,部头都太大,只能慢慢来。五十年代,王瑶先生写了一本《中国诗歌发展讲话》,对我很有启发。我曾模仿它写了五章《中国小说讲话》。六十年代,游国恩等先生在他们写的《中国文学史》(全书共四册)问世之前,先出版了一本《中国文学史大纲》,我认为同志们不妨把它当成读整部文学史的“先行”课本。

说到读具体作品,我主张从“面”到“点”,即先从选本入手。有的选本不是断代而是通古今的,那就连“线”也有了。近年出版的各种古典作品选本很多,读者尽可各从所好,但照我看,一本《古文观止》和一本《唐诗三百首》也很够了。要紧的是一定要从头到尾把它读完,能熟读、细读更好,如果连一个选本都读不完(或见异思迁,或久而生厌,或因噎废食……),那下一步就不必谈了。读完后回头想想,自己对这选本中的哪一个作家的哪一类作品最感兴趣?比如说你对李白的古诗比较喜欢,那就把李白的全集找来读。如果还嫌多,目前《李白选集》已出了好几种,可以先挑一种来读。读完选集再读全集,那自然比一上来就啃全集容易多了。这就从“面”过渡到了“点”上。当然,光读原著还不够,还要把古今中外学者研究这个作家的论著尽量找来读,此之谓“点”中有“面”。你不是喜欢李白的古诗吗?那么,他是继承了谁?后来又影响了谁?这样把一个个作家联系起来分析比较,就是“点”中有“线”了。如此循序渐进,各个击破,逐步由“点”向“线”和“面”延续和扩展,然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判断,就会有了个人的心得体会。按照这种点、面、线相结合的办法稳步前进,不但入门不成问题,而且肯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本文来源:《书廊信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