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守富: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完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过去的几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经费紧张,财务风险较大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抓住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矛盾,继续以支持事业发展为中心,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实现教育资源科学配置,最终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就成了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河南大学财务工作实际,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就省部共建新形势下,如何完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提出几点思考。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逐步完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2006年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财务处领导班子和全处同志一起,秉承团结、敬业的工作作风,围绕学校事业发展中心,科学运筹财力资源,着力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工作:

  1.积极争取并落实支持政策,依法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三年来,学校规模扩张,内涵发展,资金需求极其旺盛,依法多渠道筹集学校事业发展资金成了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抓住时机,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依托学校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认真筛选特色亮点项目,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2006-2008年,学校共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财政专项资金2.5亿元,主要包括:经过努力争取,学校于2006年重新进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行列,三年共筹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经费4000万元,建成12个服务于教学的专业、基础、特色实验室,支撑了本科教学综合实力的提升;省部共建之后,我们积极利用经费倾斜政策,以学校7个学科建设平台为依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即落实省部共建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落实省政府比照“211”工程建设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争取高校发展贷款政府贴息资金7964万元,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2009年,仅前11个月,学校争取落实的专项资金已经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极大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保障了各项事业稳定持续发展。

  我们不断加强收费管理,采取切实有效地激励措施,将经费划拨与学费收缴率直接挂钩,增强基层学院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政策到位、措施得力、组织有方、催缴及时,圆满完成了预算外资金收缴任务,三年来共实现学费、住宿费等收入9.16亿元,年均增长20.1%,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大大提高。

  2.贯彻“保运转、保人员、保重点”原则,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从2005年起,学校逐渐步入了贷款还款高峰,长短期贷款面临“双高”的还款压力;此外,学校要发展,新校区建设、老校区基础设施改造、学科建设、教学评估等重点项目都急需大量投入,资金周转极为困难。

  面对这种严峻财务形势,我们沉着应对,一方面合理调配资金,科学配置资源,保障学校正常运转,规避了省内部分高校因资金链条断裂而陷入严重危机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及时调整融资策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债务结构上,克服国家紧缩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利影响,新增长期贷款8.1亿元,使长期贷款比重由原来的不足10%优化到近60%。2009年,我们又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继续积极申请并落实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长期项目贷款6.4亿元,全部置换原有中短期贷款,将还款期限拉长了10-15年,彻底扭转了我校贷款结构不尽合理的局面。

  在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每年自筹资金上亿元,按照省直驻郑单位标准全额兑现了“四项补贴”、校内津贴等各项补贴经费,教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06年的22019元增长到2008年的30610元,增幅达到39%,提高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维护了教工队伍的稳定。2009年,学校又首次发放冬季取暖补贴413万元,变暗补为明补。另外,学校将对精神文明奖励发放办法进行改革,按照人均100元/月的标准安排预算,这也体现了学校维护稳定的用心和提高教职工待遇的决心。

  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学校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及研究型学院建设。三年来,学校安排3.68亿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 财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安排3.78亿元用于新校区建设、老校区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3.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财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出台了《河南大学关于试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理顺预算管理体制,完善各种配套管理制度。教学经费按学生类别实行定额分配;行政运行经费定额包干;专项经费考虑部门的业务需要并结合学校财力状况按照“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新增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第二、三步在第一步实施的基础上,扩大经费管理范围和权限,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扩大经费下放的范围和权限,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目标、任务、绩效挂钩的资源分配机制,降低办学成本。

  第一步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初步建立了“院为主体,权责明晰,一级核算,两级管理”的财务运行基本框架,使校、院两级职能归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年为学校节省了600多万元的运行经费。在此基础上,学校继续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考虑到因工作实际确实需要临时新增项目,增加了校长预备费,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

  2009年,我们以学校“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为契机,在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间引入竞争机制,经过多轮磋商、协调,最终选择与工商银行合作,工商银行投资800万元,使“一卡通”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另外,为整合财务资源,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学校调整财务处科室建制,加强了对二级单位的会计监督,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会计委派,统筹安排整体资金运作,资金使用效益大幅度提高。

  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最近几年,学校相继出台了《河南大学校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河南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批制度》等十多个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以大额资金流动集体决策、常规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和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双签制”等为重点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使校内经济活动更加平稳有序,资金使用也更加规范合理。

  二、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不断开创高水平大学财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了共建河南大学协议,这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也为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的形势下,财务处将按照学校整体部署,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体现特色”为思路,谋划发展,规划未来,推动我校财务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财力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

  新形势下,学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申请力度,不断规范学杂费收费标准和管理方式,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教育经费投入。

  (1)充分借助省部共建搭建的平台,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注意观察国家宏观经济变动形势,及时领会上级主管部门重大决策,抓住河大的特色和亮点,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备选专项资金项目库,积极落实省部共建协议的经费倾斜政策,为高水平大学建设争取更多财政资金。

  (2)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预算外收入稳步增长

  要不断优化招生结构,确保预算外收入稳步增长,所有收费都应全部及时上缴学校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能,调动基层单位的创收积极性,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合理合法为学校增加创收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相应奖励或在预算分配上给予倾斜。

  (3)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走多渠道投资的办学道路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百年老校的人才、技术、设施等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社会捐赠、盘活资产、开展合作等途径,以及校友会、基金会等多种形式,为教育事业发展筹集办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财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二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从仅重视财务管理向更侧重学校整体资金运作转变。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要继续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牢固树立预算权威意识,实行刚性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按照学校预算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方案,要逐步加大按教学工作量和科研绩效等指标分配预算的权重,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和定额分配标准,在全校实施财务两级管理改革。“一个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要以“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的资金使用模式为改革目标,减少资源浪费。学校目前正分类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理学院,对其经费使用进行收支测算,为进一步实现财务工作重心下移打基础。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

  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学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补充和修订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机制,减少经济决策失误,杜绝财经违纪行为,保证财经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要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学校重大经济决策以及重大投、融资项目,必须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提交学校集体讨论决定。要按照学校管理层次,分别建立各部门、各单位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对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关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使用效益

  学校要从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对资产实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学校资产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要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依法合理利用无形资产;要加强校办产业管理,按照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规范校办产业管理,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合理利用信贷资金,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为适应规模扩张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但由于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经费分配不均,高校开始大量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负债运营。高校银行贷款的存在有其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拓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融金渠道,推动了高校跨越式发展;二是有利于优化高校自身融资结构,改变了原来的高校资金过于依赖政府投资状况,符合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三是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与金融市场“合作双赢”,贷款资金能推动高校快速发展,而银行给高校贷款则是其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随着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贷款数额不断增多,众多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越来越重的财务风险,在此形势下,如何采取针对措施,有效化解贷款风险,就成了我们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要化解高校贷款风险,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规范高校办学行为,走内涵式发展的轨道。具体到学校自身:一要做到科学举债、做好还款规划。要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决策上更加审慎,在管理上更加规范。二要构建监测指标,加强预警机制。通过设置一系列科学化、高敏感度的财务指标,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防范和财务预警机制。三要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形成“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使用和监督机制。四要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参考兄弟省份解决贷款问题的新举措,就高等教育成本如何在政府、社会、个人等社会各方之间合理分担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化解高校贷款风险。

  4.以人为本,强化现代化管理,营造优质的财务工作平台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就是要将广大师生员工置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确定教师及学生的主导地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优质财务管理平台。

  (1)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为高水平大学财务工作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要高度重视财会队伍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人员,着力改善财会队伍结构,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坚持财会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2)推行服务创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财务管理服务平台

  要不断解放思想,推行管理、服务创新,要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采取预约办理业务、开设专用服务窗口等多种形式,做到优质服务。

  (3)大力推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要逐步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

  新的形势下,要完善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关心和支持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努力做到依法聚财、精心理财、科学用财,一定能开创学校财务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河南大学财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