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文化遗产保护者
剑桥和牛津
8月29日上午从伯明翰行车3小时抵剑桥,下午去牛津。两个著名大学城的英文译名Cambridge和Oxford都是意译,和其他的城市的音译名不同,不知是否因为这里是读书的地方,更有些文化感。
剑桥开朗且雅致,小河环抱,大树绿茵,充满了英格兰的田园风光。建筑物都不高大,中心区像一个旅游小镇,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正是这些古老的大学建筑,给剑桥营造了一种理性而具有文化气息的氛围。牛津以人文和社会科学见长,而剑桥是自然科学,剑桥大学获得的诺贝尔奖是世界各大学中最多的,这就使人们走到这里不禁会肃然起敬。城市并不大,一条名卡姆河的小河在其间蜿蜒流淌,众多的校舍多散布于河的两岸,河上架桥(“数学桥”、“叹息桥”、“克莱尔桥”等),光看名字就知道有一段故事。河上有游艇,可以泛舟,也有沿河的步行小径。大学校舍许多是红砖砌的多层楼房,也有的是石砌的塔楼,券门、尖拱、空地,有巨大的古树,向人们显示着悠久的历史。令人诧异的是,剑桥整片的住宅房屋,无论新房老房大多是两层或三层楼房,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现代方盒式、摩登式的房子。本以为剑桥有严格的高度限制和风貌的规划法规,但询问之下才知,这里没有规定,也没有人会在这个美好环境里标新立异,大家是在自发地尊重这种美好的环境。由此,我联想到英国的一些古城并没有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保护得很好,没有必要到处张扬,这是英国人绅士式的骄矜,也是英国人文化的高尚。
2时许从剑桥出发,4时抵牛津,靠近市区,古树夹道,古墙斑驳,石街沿、木栏杆,古朴老宅,开阔处露出尖顶的教堂传来报时的钟声,这是人工敲出的丁当,不是电喇叭的嗡嗡声,一派古老的悠情。穿过老街就是大学校舍,全是淡黄石头构筑的巨厦,半掩的拱门,青青的草地,古老的房舍。由一个个院落围起的庭院,地上铺着的石板也是由于年代久远而高低不平。这里有40所大学,一万三千多学生,许多哲人和学者从这里走出。一些主要建筑物像古典的大教堂,穹窿顶、尖塔、拱门廊,檐下繁复的花饰等,都得到精心的保护,没有破败的景象,但有明显的经历了岁月侵蚀的沧桑感,英国人的保护修复是很认真的。
剑桥和牛津两个古老的大学城,前者给人的感觉是高雅而舒展,后者则是深沉、持重。科学要不断进取,而文化要有历史的沉淀,从物质形态上表露出来,这不知是不是英国人的感悟与创意。
文章原标题:剑桥和牛津高尚的文化与古老的悠情
文字来源:《海外撷英 阮仪三海外访察随记》,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