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注定是个美好的夜晚,它将永远铭刻在你们的记忆中。见证今晚这个历史时刻的还有大家身后的兴隆山,它正默默地给予我们刚毅和力量;在我们的头顶,则是灿烂的星空,它让我们感到深邃和空灵。在这样一个心旷神怡的夜晚,在大自然的博大怀抱中,我们所举行的山东大学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更平添了一份神圣和庄严,更多了一层深刻的内涵和启示。这不仅仅是一种欢迎仪式,更是同学们思考人生新起点的开始。
同学们,你们跨入的这所大学是值得你们骄傲的。在未来的几年中,你们将用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在这里书写青春的历史。校长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致辞,意义之一是帮助你们认识这所学校,以便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她;意义之二是帮助你们逐步变成一个杰出的山大人。
大学精神与品格的形成
好的大学是由无数美妙的故事组成的。山东大学就是一所有着无数美好故事并令人向往的大学,今天我想先给你们讲几个故事。
山东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靠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历史呢?山东大学最初建址的泺源书院已经荡然无存,我们无法用建筑物来表达自己的过去。目前惟一能证明我们百年历史的证据是一份官方文献。它就是1901年由袁世凯奏呈朝廷,而由光绪皇帝御批的《山东大学办学章程》。这个章程在哪呢?2000年我访问台湾时,专门委托台湾大学的孙震校长帮助寻找这份章程,因为我们确信它就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他以山东人特有的仗义和热情满足了我们的这个请求。2001年山大迎来一百周年校庆的时候,从台湾拓来的《山东大学办学章程》终于回到了山东大学的怀抱。
我们为什么这样看重这份章程?因为章程既是山东大学起源的证据,也是山东大学精神与品格形成的开始。章程中在表达山东大学办学宗旨时有如下的话,“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表明了我们的责任。
这是我给同学们讲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你来山大读书,目的是什么,责任是什么!
第二个故事。1996年山东大学迎来95年校庆的时候,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不请自到。这位老人的一句话使参加校庆的全体师生大为吃惊。他说,“我是回母校来表达一个学子心情的。我是山大的一个老学生”。这位老人回忆了1926年他在山东大学求学的经历。当时的山东大学实行大学高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他在山东大学附中读书,读了4年,到1930年考到清华去,从清华又到了哥廷根大学,五十年代初又回到了北京大学,成为全国当时最年轻的一级教授和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
他来参加校庆,目的是要感谢山东大学。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山东大学附中读书的时候,对一些经史的科目不感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讲,“大明湖里青蛙的叫声比老师讲得好听”。当时山东大学的校长叫王寿彭,是清末状元,1903年进士及第。他发现这个学生非常聪明,就对这个学生进行单独点拨。王寿彭劝这个学生把精力放在学术上,并与其约定,如果这个学生年终考试能考第一名,就给他一份奖励。这个学生对校长非常崇拜,很希望能求得校长的书作。王寿彭是清末有名的书法家,时人以得其片纸寸缣为荣,尤其是他所做的扇面书作,被称为精品。他答应了这位学生的要求,只要这个学生考第一名,他就允诺为这个学生写一幅字,还要给他做个书题扇面。到年底,这个学生果然考了第一名,校长没有食言,赠送了两件礼品给他,这两件礼品是这个学生一生中最珍视的东西,直到晚年他还不断向他的学生和世人述说他获得书赠的故事。所以他到山东大学来告诉我们,他原来只想像他的叔叔一样做个小职员,在一个当铺里面拨拉算盘就可以了,是山东大学改变了他的人生,是山东大学给了他学术的方向,他永远感谢山东大学,他是回来寻根的。他这次回山大,带来了他主编的比《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规模都要大的两套《传世藏书》回馈母校。这位老人就是季羡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学是改变人生方向和人生命运的地方。
大学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大学的故事。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名师集聚。老舍、沈从文、梁实秋、洪深、王统照等名家都在山大任教,而闻一多是文学院的院长。作为教师,闻一多素来十分苛刻,给学生打5分是他常做的事。在他眼里,给10分就表明这个学生有一定的才气;给学生60分,这个学生就是十分优秀的;但是有一次他破例给了一个来参加考试的学生98分,而这个考生的数学考了0分。闻一多把这个学生的情况向当时的校长杨振声作了汇报,杨校长给闻一多院长自主录取的权利,这个学生后来就被破格录取了。这个学生后来成为当代诗坛的常青树,被誉为现代诗圣。他就是在山大读书期间就以《烙印》诗集震动诗坛的臧克家。
大学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中学教育能够使人成其为人,而大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她能使人成其为才。这就是臧克家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当时有两道试题,臧克家完全可以只做一道。一道题叫做“你为什么投考山东大学”,另一道叫做“杂感”。臧克家当时把两道题都答了。第一道题答得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第二道题的内容现在流传下来了。臧克家在杂感中有三句话打动了闻一多,“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正是这三句充满哲理的话使闻一多动情。闻一多给了臧克家机会,臧克家则创造了奇迹。同学们,山东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创造奇迹的地方。
我要给大家讲的第四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当时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有一位文学院的学生博览群书,但他同时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他很愿意听当时“冯陆高萧”四大名家的课。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妹妹,是山东大学的一级教授,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绕不过去的才女。陆侃如是山东大学的一级教授,在法国的巴黎大学取得的博士学位。巴黎被认为是当时世界的汉学中心。他在巴黎大学留学的时候,法国教授给他出了一道题,问他“中国的长诗叫《孔雀东南飞》,为什么孔雀东南飞?”陆侃如用法国的一个长诗篇名来对答,说因为《西北有高墙》。《西北有高墙》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同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孔雀东南飞》。他的妙答被认为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个绝对。就这一句话,打动了法国的汉学家们,他们认为他获得博士学位是当之无愧的。高亨教授在周易的研究上现在还是一座高峰,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读他的代表作《周易大传》,毛泽东更愿意读的是他的《商君书注译》。高亨先生也是一级教授。还有萧涤非先生是唐诗研究的学界代表性人物。
我们这位校友凡是“冯陆高萧”的课一定要去聆听,除此之外的时间和精力他用在了自然科学上。他尤其对数学更感兴趣。就是这样一位校友,后来做了共和国的财政部长。在我们一百年校庆的时候,他回来了,代表校友致辞,他脱开稿子讲了一段非常幽默的话:“我是学文学的,有什么资本后来去做那个沾满了‘铜臭味’的工作(他是讲担任财政部长)?是因为我在母校修了很多数学方面的课,尤其是莫叶教授讲的数学史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我现在每年算账几千亿没有出过错。”这位校友对山大有很深厚的感情,当他离开山东大学的时候,他和他的同学约定,每年的10月份要在北京北海的一棵树下见面,几十年如一日,这位校友就是项怀诚部长,是一位文理兼通的才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学,学文科的,一定不要放弃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学理科的一定要有人文素养。他现在不做部长了,但他现在担任全国桥牌协会的会长。对桥牌的兴趣,也是他在山东大学听数学课的时候培养而成的。文理兼通的人,兴趣也高雅。山东大学是名家雅士的乐园。
大学是一个“发酵池”
我想再帮助大家逐步变成一个优秀的山大人,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大家成为一个“学会了学习”的山大人。我想特别告诉大家,学习知识固然重要,而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更重要。所谓的学会学习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知识会因为更新而被忘记,但是方法将伴你一生。在大学一年级里,大家要把学会学习作为第一要务。
第二,希望大家做一个“有教养”的山大人。知识的多少,只表明你的阅读范围的宽窄和记忆力的强弱,能够运用知识才是你的能力,把运用知识的能力内化为内在的素质时,你开始变得出类拔萃。如果把这种素质再向德性上升华一步,我想你的人格就开始走向完善了。把知识、能力、素质统一于德性中的人,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三,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个“学会创新”的山大人。创造是很难的,但是,能否创新,就把人的平庸与杰出区分开了。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一个能创新的人。即,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第四,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一个“无愧于山大人称号”的人。什么样的人能够代表山东大学呢?要看他身上是否有由山东大学这个酵母为其发酵后留下的味道。一所大学的文化就像酵母一样,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发酵池,进到山东大学这个发酵池来,总是要染上山东大学的味道。这个味道是什么?山东大学的人历来是以学风扎实而著称的,我们不做那种夸夸其谈的人;山东大学的人历来是以做事踏实而著称的,我们不做那种半途而废的人;山东大学的人历来是以对事业的忠诚而著称的,我们不做那种朝秦暮楚的人;山东大学的人做人是以老实、朴实、诚实而著称的,我们不做那种无信无义的人。这几个“实”字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了,你身上就有了山东大学的味道。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你已能对得起“山大人”这个称号了。
最后,校长想向新山大人表达的还有很多,但在今天这个特别的仪式上,我想重点突出以上两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有所收益。请大家记住这个夜晚。其实我内心更希望的是大家能在若干年之后,成为另一位校长在迎新典礼上所讲的新故事里的新主人公。
(作者系山东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