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我的中学

  一

  我是1923年至1929年在师大附中学习的,想到在师大附中学习的情景,我是很有感触的。

  那时候,这儿是城的边缘,很荒凉,再往南去的陶然亭是一片荒野。北京城里就怕刮风,俗话说:“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胡同里常有做小买卖的叫卖声,听起来很凄凉。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不要说老师们,就是所有的学生,也都在心里头存着这个问题。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我们班上,给我们同学印象最深的是教语文(那时叫国语)的董鲁安老师。董老师实际上把这个课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讲了许多大道理。我们这些学生也就从那个时候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感谢董老师。

  1935年初夏,我已准备出国,去看望董老师。后来人家告诉我,董老师那时已在进行地下党的工作,为了掩护,公开面貌是信佛教的居士。就在那以后不久,他便离开北京到解放区去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在报纸上见到了董老师的名字,他是河北省委的负责人之一。我1955年回到祖国时,董老师已经故去了,没有能够再见到他。董老师给我们的教育是很深刻的,我们这些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

  在知识能力教育方面,我们的印象也很深刻,例如矿物硬度有十度,哪几个矿物能代表这十度呢?“滑、膏、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挺押韵的,好记,有用!这就好似硬度的十度。滑就是滑石,膏是石膏,方是方解石,萤是萤石,磷是磷石,刚是刚玉。这是谁教给我们的?是我们的李士博老师,他编了这个词,我到今天还背得烂熟。

  还有教几何的傅仲孙老师,他自己编几何讲义,用古汉语编。傅老师古文水平很高,是桐城派古文。教我们的时候还拉着腔调念讲义,很带味。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师说的:“你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没有第二种定理。在中国是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就是拿到火星上去它也得是如此。”他的这个讲法好,彻底极了,火星上都是一样的,跑不了。

  几十年前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我们这些人是终身感谢的,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所以我提两条建议。

  第一条,是不是可以找老校友讲讲当年学习的一些情况,总结一下那个时期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供现在教师参考,进一步办好师大附中。因为我总想,我们附中毕业的校友们当中有不少很有成绩的,那就是说附中的教育对他们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那么这些经验是可以总结一下的。

  第二条,我们还有很多附中校友流落生活在台湾,我们要联合台湾的师大附中校友共同努力,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二

  老附中师资水平很高,对学生很亲切,常和学生接触,像教我们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同音),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我记得给了我一条蛇,让我作标本,后来这位老师去了南昌,现在是江西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教我们的还有翁文颐、董鲁安、夏宇众。

  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六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离老师大附中的水平差远啦!现在的中学水平像师大附中那样就行。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应培养出硕士生水平。20年代,正是北洋军阀时代,当时那样困难,能办出附中那样的好学校,现在条件好多了,为什么办不到?要研究一下是怎么回事?

  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年就觉得大学的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在上海交大四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后来考上公费留学美国,还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现在有好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20年代做到的,现在有没有做到,我看,做到像师大附中那样水平才行。现在的教育应该做到6+6+4=硕士水平。现在讲附中那时的情景,有点像神话。学生知识丰富,当时小孩子都知道,世界上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列宁,一个是爱因斯坦。现在应该研究一下,目前的教育制度、师资水平、技术革命和对学校的要求。

  现在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很费劲,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受罪。在学校里玩得好,不天黑不回家,不怕考试,不突击考试,可以说没有考不上大学的。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教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师。

  附中培养的学生水平很高,就是不怕考试,不能死考课本,要提倡多看课外书。附中的选修课很多,学生的知识面很广,每天中午大家吃了饭,在教室里互相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什么都有。附中高中毕业生水平可以和大学一年级水平一样,关键是师资水平。

  附中的特点,一个是师资水平高,一个是学生愿意学,不死记硬背。当时师大附中很穷,但是化学实验做得很多,化学实验室对学生随时开放。当时校长林励儒,是有名的教育家,学校经费困难,甚至发不出工资,但是他能把教师们团结起来,使大家都能热心干好学校工作。

  附中的学生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困难,对学生要诱导,而不是强迫,师生关系密切,息息相通。

  当时附中高中有些课用英文讲,到了高中二年要学第二外语,当时设有英语、德语和法语,我选修了德语。外语要情景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初中学了的东西,高中就要用。

  现在限制太多、太死,要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