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战 、陈小东:论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本文就高校管理工作如何适应这一新任务,转变观念,将科学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办出特色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提出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内部管理过于行政化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管理来看,主要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沿袭了政府机关管理模式,按照行政模式来组织和运作。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机构结构庞大,动辄几十个,行政工作人员动辄数千人;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过多地强调制度的执行,而忽视与管理制度联系密切的监督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性,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够科学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人治”传统的惯性比较大。以前的高校,由于学校规模小、封闭,政府直接管理大学,人们习惯于把学校的发展与前途寄托于主要领导者的智慧与能力,把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内部管理寄希望于主要管理者的学识与经验。一是部分制度在制定前缺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意见,利益相关者如广大教师、学生鲜少参与,缺少发言权;二是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各自为政,缺乏在学校视野上的系统把关和梳理,未能形成整个制度体系,相关问题缺乏配套、衔接;三是有些制度不符合校情,要么缺乏长远打算和整体规划,要么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或要求过高,不切实际。

  (三)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我国高校的组织架构大体由党委系统、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部分组成,由此形成的相应的运行机制是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结果。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院两级之间的管理权限不清渐渐阻碍了学院教学、科研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学校办学的整体效率。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实现管理科学化

  (一)推进内部管理科学化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等学校事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南。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告别粗放发展模式的今天,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应该逐步适应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管理工作。为使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必须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衡量高校管理科学化的质量和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而科学管理的灵魂也是“科学”。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科学管理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体制,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高效管理。因此,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科学化,就是要树立全新的科学管理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明确学校管理目标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系统的科学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用科学的方法充实、调整、细化学校各系统的管理职能,逐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要靠科学管理来实现,高等学校科学管理体制的形成,要靠学校管理者正确地思考,敏锐地洞察,科学地分析,认真地研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二)推进内部管理科学化是高校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现代大学办学规模庞大,功能职责多元,组织结构多样,学科各具特色,人员各有专长,高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宽广度、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在现代社会各种观念的碰撞、新旧体制的摩擦、外来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必然遇到一些诸如服务理念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的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展,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等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规模扩展已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特别要求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核心,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科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三、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对策与探索

  (一)以服务为主,为推进管理科学化树立全新理念

  高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究其宗旨,就是高质量地服务于师生,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强化高校管理的服务定位,加强高校管理效能,是推进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大学推崇以学术为中心,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大学管理机构及其管理权力存在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服务于学术的辅助性功能方面。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使服务于学术成为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服务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从“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高校管理要突出工作重点,使管理工作由管理众多事务向主要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学术民主等方面转化,通过诸多方面的服务工作履行职责,如以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政策咨询服务;及时为师生提供和传递信息;想方设法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困难;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等。

  (二)建章立制,为推进管理科学化夯实基础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它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大学章程的制定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内部的“宪法”,是学校内部运行与各项规章制度的统领,它是大学形成自主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从制定大学章程入手,全面梳理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法定关系,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提高大学内部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切入点。高等学校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是对自身的办学理念、运行机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明晰的过程。因此,要深刻认识大学章程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大学章程与一般规章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确保学校全体成员充分参与。

  (三)改革管理体制,为推进管理科学化探索思路

  从实际来看,目前高校所享有的自主权与《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高校自主权力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在用好有限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更要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时期,高校要主动适应国家“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紧紧依靠内部管理改革和制度创新,找准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以创新体制、完善制度为科学管理着眼点,将科学管理不断深化。高校要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做到禁止性规定要明确,规范性制度要尽可能量化,注意制度之间的协调,形成制度上的合力,真正实现制度设计无漏洞,学校管理无死角。

  (四)校院两级管理,为推进管理科学化初步实践

  高等学校从过去单一的教学实体发展成为具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功能的现代大学的基本雏形,规模扩大,功能拓展,不少学校采取管理重心下移,划分校院两级的管理权限,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给予学院比较独立的学术自主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院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主动积极地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院的实体化发展,使之成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其管理的基本单位。实行两级管理,不是无限扩大学院的权力,把学校理解为学院的松散组合;也不是把两级管理的分工协作、监督指导关系简单化。

  两级管理,是指学校主要进行宏观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政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协调、监督、指导学院工作,学院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并按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模式运行。校级的基本管理职能主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领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统筹规划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后勤保障等工作;决定学院负责人的人选、任免和奖惩及其教育、培养、管理、考核、监督等事宜;决定学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总量和各类岗位职数及比例,制定各类岗位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指导意见,聘任与解聘校聘岗位人员;筹措和分配办学经费,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规定以及学校办学情况,按年度下达办学经费,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及时掌握学院动态,对学院办学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组织、人才培养计划的贯彻实施与质量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与学院沟通,听取反馈意见,进行协调、指导;定期召开校情通报会,做到校务公开、财务公开。院级的基本管理职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学校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本学院发展规划与年度发展计划;在学校指导下,负责本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他日常事务性工作等;按照国家和学校政策规定,积极开展学院间、院企间、学院与社会间的合作办学和科技服务,提升学院的造血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学校政策规定和下达的各项指标范围内,设置和调整本学院内部教学、科研、实验及行政等机构,报学校备案,系的设置及变更应征得学校同意;设置本学院具体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的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评聘院聘人员,推荐校聘人员;负责本学院各类优秀人员的选拔;确定本学院教职工岗位基础工作量,制定本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在学校核定的年度财务预算总额内,按照国家和学校财务制度,自主管理和使用学院办学经费;根据学校有关指导性政策,在学校核拨的绩效工资总额内制定本学院具体分配方案;接受学校的监督、考核与评估;定期召开院情通报会,做到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两级就是学校和学院这两级。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独立承担责任,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院是学校的下属办学单位,接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对学校负责,按照学校授予的职权履行职能。学校党政部门、直属单位遵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计划,按职权对学院的相应工作履行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

  总之,提高高校管理科学化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适应时代需要,锐意改革,不断完善以管理科学化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推进高校科学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高校管理要践行服务的理念,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进高校科学管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努力使学校管理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的客观实际,更大程度地满足学校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戴文战系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小东系浙江理工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