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速带动世界各国政治、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广泛合作和交流。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美国更是以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高等教育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总统曾明确指出教育国际化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为了成功地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并维护我们作为世界领袖的作用,美国需要确保其公民能够广泛地认识世界,熟练地掌握其他的语言并了解其他文化。美国的领袖地位还依赖于同那些在未来将领导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人士建立联系。一贯而协调的国际教育战略将帮助我们满足如下的双重挑战,既使我们的公民为一种全球的环境做好准备,又继续吸引和教育来自国外的未来的领袖。”
为此,美国多年来坚定地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提高美国大学办学水平和实力的同时,也为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广聚贤才,更将美国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渗透到世界各国,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对世界格局的掌控能力,对于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近期在哈佛考察学习培训中,体会尤为深刻。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向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跨文化与全球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服务与传递当中的意识、活动、能力与过程。美国以其国家行为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在国际联系日益紧密、文化日益交融的世界里的作用,正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Femando Reimers所说:“科技发展浪潮汹涌澎湃,迫切要求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也是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培养定位国际化
大学作为全社会的关键机构,在快速全球化的后现代环境中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国际化先锋的使命,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在其使命的陈述中,明确表达了对国际化承担的责任。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理解与交流)、密歇根大学(服务世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世界校园)和波士顿大学(全球公民)。这些世界一流的学府,高度强调新的国际的或多元文化的课程,增加外国学生人数,增加国际间的学生和教师互换,增加不同国家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以培养世界公民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美国政府更是以其文化国际化的目标出发,推进各高校培养“世界公民”。各高校都要求学生能融入文化多元化、种族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的潮流中,提高学术研究多元化水平,受教育者将在西方化的世界里评价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并被培养成地球公民。如耶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围绕三个目标组成:一是为学生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发挥领导和服务作用做好准备,二是把全世界最有才能的学生和学者吸引到耶鲁大学来,三是把耶鲁建成为全球性大学。校长莱文说:“今天的学生可能是明天的领袖,他们一生的追求将会影响他们的国家,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国际学生接收量快速增加
学生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美国对世界各地最聪明、最有潜质的学生构成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据报道称:2010年美国各高校中的国际学生在2009年的690923人基础上增加了3%,创下了历史记录。今年的增长以中国学生为主,占总增加人数的30%,以至于全美总入学人数高达128000人左右。数量众多的外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决不是表面上的“锦上添花”。除了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大笔数量可观的学费收入和创造很多与外国合作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它在学校建立了一种异质性、语言混杂、文化多元、种族多样的人文和学术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一种最容易和最经常的方式发生,因而使大批高质量、极具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在这里得到熏陶、培养、提高,最终脱颖而出。
世界是一个大蓄水池,各民族、多文化、各学科都应该相互融合,而哈佛作为一所高度国际化的一流学府,大门向世界敞开,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学校将真正作为全球群英汇聚的殿堂。目前,哈佛国际生比例达到20%左右,其中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增长很快,哈佛表示将继续大幅度提高国外学生的数量,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在了解他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增进理解。耶鲁则认为,大学是促进全球一体化、相互理解和政治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校长莱文说:“把全球学生汇聚到一起,大学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容忍和相互理解的能力,而这些年轻人将是未来世界的领导人。”仅在耶鲁法学院招收的200名新生就来自世界50个国家,能说23种语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国际教育是“外交的第五个维度”的主流思想。
(三)鼓励学生国际游学
克林顿曾说:“今天,捍卫美国的利益、有效管理全球事务、甚至是了解我们国家自身的多元性,都要求更多的接触和更好的了解境外的人民和文化。”因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游学,美国国会出台的第六号法令要求大学要加强外语教学,尤其是少数裔族语言,如阿拉伯语。同时把学生直接送到国外,学习外民族的核心文化和语言,让他们尽可能的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如哈佛海外教学计划为高年级研究生和毕业生提供去海外游学的机会。美国鼓励学生游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其培养目标相统一: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的领袖,就必须让他们了解世界,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然后才能加深认识改变世界。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国际化教育的意图是为了通过国际教育计划,让美国人民拥有一个全球背景同时继续吸引和教育国外的未来领导人员。
(四)语言和课程国际化
为加强对学生国际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美国大学不断完善其国际化教育体系和大纲。各校纷纷开设涉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课程,多个学校开设了国际教育政策课程,使参与者能够通过分析国际教育政策观点来提高教育机会并从各个国家教育改革中吸取经验。麻省大学卢维尔分校(U.Mass.Lowell)大学校长说:学校现在越来越国际化,建立了国际化教学中心,以帮助学生成为全球学生,同时也加大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种国际化进程促进学校的目标是建设环球性大学。该校教学总监介绍说: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增进了跨文化之间的交流,该理念已经纳入教学大纲,这也是所有大学面临的挑战。因此,该校在教学中开设了世界哲学、艺术、文化等课程,让学生直接接触世界文化,同时鼓励各国学生互选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主动了解除其他民族。
(五)研究视野国际化
作为发达国家以及出于自身的目的,美国特别关注落后国家的低层社区或弱势群体的生活,并以政策法案的方式资助高校开展国际化研究帮助解决落后地区发展问题,这些方式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说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教师、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服务意识,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了美国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34个州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全球教育的章程,其余16个州正在对有关规则进行讨论。
为推进国际化融合,各个大学不断拓展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国际视野,每个大学都有多个区域研究中心,以了解各民族、多区域的见解和信息。这些区域研究中心基于美国需要出发,高度关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资源、安全的状况,研究者们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同时游说各国,推进各国的开放。特别是面对近些年全球化大熔炉的趋势,社会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冲突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成为学术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赴美培训中,美国教授们对中国、对亚洲以及欧洲等国的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现状及问题了解的程度令我们感到惊讶。而另一方面,力求梳理和改变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
(六)师资队伍结构国际化
美国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海纳百川、广纳贤才。首先是师资来源结构国际化。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200个教职中国际教师来自31个不同的国家。耶鲁大学拥有3200名专职教师和7000名员工,他们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反映出美国大学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学缘结构、更反映在国别、民族等多样性差异上。美国高校除了聘请外籍著名学者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还利用其自身的学术声誉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大量吸收国外访问学者来提高本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大学鼓励并要求本国教师出国任教或访问、学习、进修。在美国一些高校普遍实施的“学术休假”政策,只要教师在学校任职达到一定的期限,学校就会为这些教师提供带薪学术休假,教师可以出国进行研究、学术交流,在国外的费用可以享受免费或半价。另外,美国一些高校设立了多种基金资助和鼓励教师关注国际事务、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有的学校还有意去组织跨文化(语言、艺术)、跨学科的国际交流,实现放射性的发展。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意图分析
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美国以其顶尖学术殿堂和创新摇篮的巨大引力为美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集聚、储备了一流的人才,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通过全球视野的拓展,将美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以凌驾于强大综合实力上的意识形态渗透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先定位。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意图转变
高校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特别是众多集中于美国的世界学府是学术创新重任的主要承担者,其中的学者和学生作为创新的主体,以原本自发、自觉的研学和开拓国际视野的个人自主式国际化行为正在为国家意旨所服务。诚然,国家和政府的结构化、系统化和长期化的国际化政策和措施为教育及学术的跨国家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通道,但一向倡导高校办学自主的美国政府在加大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推进中不遗余力:林肯计划、富布莱特的国家学者项目、大学的国外研究项目、区域研究发展项目、国际研究发展项目、外国语言培训项目等等,都是一些以美国国家的利益、以国家的本体存在作为出发点的重要国际化项目。恰如阿特巴赫所指出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崛起带来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上的深刻变化,对于普遍性知识追求的学术化取向已经被国家身份、国家需求的发展所替代了,政治的、文化的考量超过了学术的考量”。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帮助美国广聚贤才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富有多元文化意识、独立自主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能力的人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保障,美国在面临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特别是科技和教育地位的竞争压力下,立足高端,实施引进培养并举的全球化人才战略。快速增加的国际生比例为美国的人才淘金工程提供了路径,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利用丰厚的奖学金、颇有诱惑力的移民条件等更便利地将各国的优秀毕业生转变为美国雄厚的人才储备。通过这种方式,印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人才源源不断流向美国。例如,2007年,在其它国家出生,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 程 博士学位的人,有62%完成学业后留在美国至少五年,中国留学生这种比率高达90%,印度留学生也超过80%,成为美国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美国文化向世界各国渗透
显而易见,以哈佛、耶鲁等顶尖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为代表,全球化战略一方面显示了美国“大学引领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发展雄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国家和政府对大学“正史无前例地变成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的深层次考虑。通过培养学生领导力、输送学生到世界各国、邀请国际访问学者等手段,开展国际学术讲座、国际会议、学术赞助、教育文化交流等精英文化的途径,使各国精英亲自体验美国的社会文化,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把美国的政治理论、意识形态输入到对象国,影响该国的知识分子,使这些国家的知识精英接受和传播西方的文化精神,改变对象国的知识传统,最终实现文化渗透和文化冲击的目的。同时,大量输送本国学者和学生外出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势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带有政治意图的援助性研究和语言学习,广泛传播美国文化,渗透美国精神,不断地灌输和传播本国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得美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新生代的诱惑力难以阻挡。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在提升美国综合实力
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形势下,曾在多领域遥遥领先的美国感受到了来自多国的挑战压力,尤其是欧洲和亚太国家的快速繁荣,对美国科技和综合实力的龙头地位形成很大威胁。而保持其科技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显然在其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通过吸引尖端人才、开展跨地域研究、保持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协调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手段,更是提高美国综合科技实力的途径。强大的世界留学生队伍为美国高等教育遭遇金融危机时缓解财政压力,延续其综合实力贡献了力量。而通过教育国际化所建立的长效联系和经贸关系,更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收益。
(五)强化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喜欢称教育国际化为“全球化”,其核心思想是把你扩张进来,由他来主导。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2001)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如2008年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的一份报告指出:“国际教育成为解决美国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基础,而且它也是恢复公共外交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这些公共外交必须始于对美国全球声誉的重建,……正是通过国际教育,我们才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持久的对话基础和伙伴关系,并为形成世界和平、安定、幸福的长久局面创造条件”。表明了美国政府支持开展国际教育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愿,积极主张高等教育应加强学生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族乃至风土人情的了解,使自己成为国际问题专家,实现美国全球化霸权的理想。
三、结论
美国的强烈危机意识和掌控全球的意图是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源泉,通过发挥高教资源优势和实施国家战略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举措,并在不断拢聚世界优秀人才的同时,将带有浓烈政治气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为美国巩固领先势力、掌控世界格局提供人才储备和思想基础,“他们不仅每年为我们的经济贡献将近90亿美元,而且以他们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社会,与此同时他们还对我们的文化建立起一种终生的赞赏。这些留学生对我们国家所持的良好意愿将在未来成为我们一项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财富。”同时通过高校培养向世界广泛输送经美国“领导力”思维培养的人才来传播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逐步弱化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而在发展中融合兼并,使得美国思维遍及世界,这集中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其政治格局和全球竞争力中的战略导向作用。
【作者系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