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增加,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不仅仅是把研究生送到国外去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这是本文强调的中心思想。在国内进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形式很多,如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国内研究生的教材,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国内做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内涵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指有效利用国际范围内的研究生培养资源,按国际化人才标准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意识,尊重他国文化和他人权利,热爱和平、热爱自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勇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
1.培养目标与培养资源的国际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生产进步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规格、层次、类型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也为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发展了的社会需求,必须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向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等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研究生培养资源国际化涵盖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学科设置、培养体系、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材的国际化,上课教师、指导教师、研究生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硬软件条件及项目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学术论文发表的国际化,开题、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专家的国际化等诸多方面都应该体现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2.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本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怎样理解研究生教育理念国际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因此把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照搬到我国不切实际。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也不同于西方教育强国,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是我们特有的或者说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的。对于这些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更需要在借鉴中保持自我,以实现本土化的创新与发展。再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理念不能离开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目的我国人力资源相对厦乏,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国际化培养是为尽快融入国际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在参与竞争中求发展,使自己强大。一句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国际形势,为国强民富服务。因此,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必须和本土化培养相结合。
3.教学主体、客体的国际化
教学主体的国际化主要指从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应来自整个国际社会或者说国外的教授和学生各应占相当的比例。教学客体的国际化除培养体系、课程内容、教材选择外,还应包括科研条件和设施共享、科研项目合作等在教师国际化方面,目前难度较大,一般只限于语言教学方面,对于其他学科专业,大多数聘任在国外有一定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中国教师,个别学科聘请了国外学者做短期讲学。学生国际化主要在语言和中医等方面,个别学校开始在其他学科专业招收并扩大外国留学研究生的规模。怎样使教学主体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是当前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难题之一。从目前看,教师国际化只能依靠引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中国学者,只有我们的经济、科研水平领先时,教师国际化程度才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教师的国际化相比,学生国际化相对容易实现。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已有了较大发展,对大部分非洲国家、部分亚洲国家有优势,个别学科专业对少数欧美国家也可供借鉴。研究生生源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科生生源国际化程度。在科研条件和设施共享、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方面,我们虽然已经开始,但开展的很不好。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创新的意识不高,我国现有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可用于支付培养人才薪资的份额太少或几乎没有;二是我们的经济相对落后,提供的待遇对国外创新性人才没有吸引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使用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改革科研体制,大幅度提高科研项目中智力劳动薪资。
4.研究生培养体系及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我国研究生教育初期的培养体系基本是照搬苏联的,这对奠定我国研究生教育基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已从单一苏联模式向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种模式转变,并已结合我国国情初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培养体系,但在课程内容精选、教材选择范围和出版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虽然近几年引进了一批原版教材,但使用面仍然不广,当然还存在教师讲授水平不高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课程内容国际化的关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大学从ABC学起到现在的听说读写,大学生、研究生外语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外语基础为选用外语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对外交流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部分引进原版图书国内出版的基础上,我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国外原版图书和国外著名出版公司的数据库(含电子图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为研究生培养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提供一定的条件。近年来,教师对外学术交流剧增,外语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各校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有能力选用外语原版教材或用外语讲授的能力。
5.学术交流、论文评审国际化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关于学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化可以说是开展得最早的环节之一。最早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单向的,就目前而言,虽然双向交流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严重不足。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研究生,甚至是导师在国外发表论文的意识不强,如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引用英文篇数不少,甚至总数超过中文文献篇数,但在外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很少,甚至没有一篇。由于教师国际化程度低的原因,一般研究生开题都是本上化的。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专家的国际化只是极个别和国外有项目合作的情形,绝大多数几乎没有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关于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专家的国际化难解决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国外期刊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太少,学位论文几乎都是中文撰写,甚至只要求用中文撰写;二是我们给评审专家的评审费太低,个别送外审的也只是凭个人的良好合作关系。要解决学术交流、论文评审国际化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提高研究生用外文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其次我们要在用中文撰写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允许用英文或鼓励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
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高质量创新人才为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双语和英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而且可以把国际上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地融人到教学内容中。实践证明,开展研究生双语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培养研究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更符合研究生教学的目标。为更好地发挥双语教学对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为研究生开设了300门次的双语教学课程,其中全英语教学12门,平均短学年开出52门。
邀请国外专家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至今,学校主办了42个国际学术会议,参会人数多达3574人。每年邀请国外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举办讲座2006年至今共邀请了423名专家来校讲学,年均100名以上,平均每2个工作日就有一位境外专家的报告。有些专业对口的前沿学术讲座,学校已形成了制度化的工作安排,邀请国外专家暑期来校集中开课,考核成绩记入相应课程的学分。
与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2008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之前,学校就积极与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生合作培养。其中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读研究生赴国外合作院校攻读双硕士学位、暑期学习、出国留学及联合培养等。2004年至2008年间,学校和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46人。2008年我校实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后,连续两年选拔派出人数在同类高校中排在前列。2008年获批19名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2009年获批21名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5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6人。
制定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新方案从2009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该方案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并结合自身特色,培养目标明确,知识体系结构合理,实践环节加强相关学位课、专业课也尽量参照国外高水平学科的课程体系同时,外语课学时大幅度削减,取消原有高学时的英语精读课,改设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交流英语两门实用性英语课程。除政治理论课外,其他所有课程采用近年出版的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此外,上课教师资质和教学要求也有所突破。上课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要求具有国外留学或工作背景。上课时,教师可用中、英文授课,学生作业、考试必须采用英文。为了保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新方案试点成功,要求各试点学院要高度重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位;切实做好试点学科研究生的思想工作,并为试点学科的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还专门委派研究生教学督导到国际化培养试点班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一方案的实施,将会为学校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积累经验,为研究生全面提高国际化竞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各种类型的、更为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使得研究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欲望和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有利于研究生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得学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凸显活力。2003-2007年,学校派出研究生出席国际学术会议20人。2008年学校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了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设立了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重点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仅2009年度就选派了32名博士生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
扩大留学研究生规模,创新培养模式。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始于2003年,当年招收了日本籍和巴基斯坦籍博士生留学生各1名。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阿瑟夫在学校三年的学习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4篇,影响因子累计3.1。2006年9月阿瑟夫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成为学校历史上首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六年来,学校的留学生工作发展迅速,已经发展到500多名在校学历留学生规模。2009年开始实施国外留学本科生推免研究生制度,留学研究生人数有了较大的增长,目前在读留学研究生44名。在过去的四年里,共有12名留学研究生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学校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原先单一的本校培养发展到与国外相关大学、企业研究院合作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校与巴基斯坦国家航空科技研究院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生,利用学校航空、制造等强势学科的优势,为巴基斯坦培养航空人才;与巴基斯坦空军大学(Air University)联合培养航空、制造、控制等领域的硕士、博士,为该大学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人才;与法国Supelec高等学校交流培养硕士,每年双方各派送学生赴对方学校免学费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各回母校继续学业,学业完成后颁发两校的硕士学位,并邀请双方学校的著名教授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
加强研究生双语教学工作。为了做好研究生双语教学工作,学校从2003年开始就有计划地选派主讲课程课堂教学评估优良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为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和承担国际教育学院全英语教学任务做了师资准备,对选派出国进修的青年教师,学校明确要求就拟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制定进修计划,充分利用进修机会,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为开展双语教学做好准备;回国后于一年内按计划开设双语课程或留学生课程。2003年至2009年共派出107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近年来,学校引进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至2009年间新引进的教师中有71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经历。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承担了近20门课程。
建立了校、院两级研究生教学督导制。为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从1999年起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在校长领导下展开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督导和评价工作。2003年起,学校专门设立教学评估与监督办公室,各学院设立教学指导与监督小组。建立起了科学、可行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各级研究生教学督导组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各主要环节。2004年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实施后,对研究生教学督导组的成员做了适当调整,督导组成员均是资深博士生指导教师,并且具有国外教学或者研究经历。他们精深的专业学识、热心务实的工作作风,准确到位的意见建议,给全校研究生教学教师以示范和榜样作用。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不同的方面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必将为推动我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积累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