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绪红: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怎样的制度创新

大学制度就是大学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既包括外部制度(反映国家意志和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也包括内部制度(反映大学办学意志和学术性特点)。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制度的核心,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共性特征,而每所大学的治理结构又具有各自的特质。面临科学发展与变革创新的时代,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就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

  构建决策讲民主、执行讲效率、监督讲预先机制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结构。我们应当区分不同性质的权力,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联系、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体制,向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的方向迈进。一要制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具体划分党政各自的职责,通过制度保证校长在办学中的指挥权,同时,规定学校重大问题要党政领导共同研究,党委集体决策。二要对决策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学校的重大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先立章后办事、先酝酿后上会、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程序。在目前资源紧约束的情况下,应慎重决策,因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同时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每年做一两件大事,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三要在议事规则和权限等方面作出规定,使党政各方面有明确的权力与责任,把党政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协调纳入正常渠道之中。

  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保证决策顺利实施,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防止学校各项工作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泥沼。强化学术委员会的权威,使学术权力在高校治理中得到加强。要把属于学术方面的权力交还给教授,提高学术委员会在决策中的地位,应让职称评定、学位授予、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科研究规划等决策权力回归学术(学位)委员会。同时,使学术委员会成为校长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咨询和制衡机构,使其在职称的评审、学位的授予,以及学科规划发展等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

  构建科学、统一、规范的预算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资源有效配置,如何建立统筹兼顾、学术主导、资源共享、配置有效的科学的预算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大学科学发展的重点所在。

  科学的预算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从来不会自发地形成,学校各方面对预算和其他资源的渴求几乎是无止境的。因此,办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大学应构建服务于学校战略目标的资源配置体系,以战略规划中确立的目标体系和战略重点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规划-项目-预算”体系,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性。要着手解决办学资源紧张和浪费并存、基础设施缺乏和重复建设并行这两大问题,要适当分散一些对重点学科进行大量资源配备的注意力,部分转移到基础较弱但前景较好的学科和学院,促使学科协调发展。

  创新组织模式,构建体系开放、机制灵活的科研管理体制

  将现行大学科研管理体制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看,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不利于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的和自发的科学活动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行为群体化的特征;二是考核机制难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群体和重大科技成果;三是注重对教师和研究人员个人的考核评价而不是评价科技活动本身,同时分类不明确,用同一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活动,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评价中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

  从科研组织来说,要走交叉集成的道路,围绕重大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而不是学科,以重点科研基地为核心组建研究院。这是因为,与科学院系统相比,高水平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综合,而解决重大问题和适应科技发展也需要学科综合。

  以重点科研基地为核心组建研究院,可以建立一种更为柔性和灵活的交错体制或联合体制,让每一个教授成为一个节点,教学工作在学院,研究工作在研究院,这样有利于在重要学科领域内加强领导和协调,有利于促进更广泛的学科联合与渗透,从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力量布局,并且围绕重大科研方向和领域,带动起一系列相关学科。同时,有利于克服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中出现的某种不良现象,即名为平台、基地,实则缺乏共同科学问题、共同领域和共同科学目标,缺乏体制机制创新,是一种套取国家和学校投入的对策,投入大而建设效果不明显。而围绕重大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以重点科研基地为核心组建研究院,先赋其形,确定体制,再定目标,集中投入,庶几可以将其打造成具备攻关科学难题、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多学科综合体。

  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和分类、分层的考核办法

  在评价机制方面,鼓励比“诊断”更重要;在考核机制方面,激励比惩罚更重要。要按照知识管理、精细作业的方式,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制订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以能力和业绩论人才,谁有能力、有创造、出成果、出效益、有水平、有贡献,谁就是人才。

  管理人才,要群众认可;专业人才,要同行认可。我们说,兴校之举,首在得人;对待人才,贵在见知,要在见用。要坚持公开遴选、平等竞争、择优扶持、合同管理的原则;要建立同行专家评价的人才选拔机制;要与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发展、学校的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及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需求相结合,尽可能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最好的学术带头人。必须反对传统的因循守旧、论资排辈观念,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机制,使真正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建立多向度、多层次的考核机制。科研工作可以由教师所在的科研群体分学科性质进行长期化考核,考核期应在三至五年。这样既可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位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又可以扭转和改变垃圾论文难以杜绝的局面。同时实施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区别对待的岗位考核制,给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基础研究属于原始创新,允许失败,考核主要看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科研活动,是否从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新的科学认识。

  构建配置优化、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大型科学仪器运行机制

  伴随装备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性因素在高水平大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建设已成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一是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要按照开放、共享、服务的要求,优化运行机制。通过建设全市、全省或更大区域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联盟,建立和完善共享关系和共享机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扩大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面,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益,解决大型科学仪器资源总量不足与学校发展需求存在缺口的问题。二是建立一支优良的技术保障队伍,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总工程师负责领导实验技术人员,同时负责仪器的技术保障。要培养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做好仪器的安全运行、技术服务、故障快速排除等服务工作,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的高完好率、高满意度、高共享度。三是落实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运行和开放基金,以确保和提高平台的建设效益和相关设备的开放运行的效率。

  【作者周绪红为兰州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