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济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

在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时刻,在我校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主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时期,2009年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莅临河南大学,做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河南高等教育新局面》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的专题报告。他明确要求要从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着眼,深刻认识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入手,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河南大学又好又快发展,重振百年名校风采。他指出,质量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有质量的发展才是最大的发展、最好的发展,要抓住提高质量这个生命线。

  教学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线。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扩招又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推向新的高度。据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招生108万的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到2500万人,是1998年的4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力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大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性一步。但是,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保障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质量建设一直是困扰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扩招后如何确保并不断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一直是教育部的核心工作,围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2004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该说,从那时起教育部就开始抓“质量工程”了,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教学名师奖”表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等等。2001年的“4号文件”和2005年的“1号文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和高校按照文件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决策部署,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007年“1号文件”,决定实施“质量工程”,也就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同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2007年的“2号文件”,“2号文件”面向全国1000所本科院校、1000万全日制本科学生,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学校党委、行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就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指导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学校“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08年,“质量工程”建设实现“四个首次”:《管理心理学》、《德育原理》首次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团队首次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自主学习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次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首次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在全省高校保持领先地位,2008年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级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水平更是逐年提高。

  成绩的取得归因学校党委和行政坚持科学发展,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同时也是学校质量工程良性建设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强化对“质量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质量工程”建设的思想基础

  1.质量工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999年以来,河南大学学生人数由1万余人发展到近4万人,规模扩大了3倍,对学校师资、教室、教学管理形成了很大压力。如何保证扩招下的办学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是学校优先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出台相关文件,采取得力措施,如建立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课题,学校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制,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质量工程建设是 “省部共建”的重要内容

  我校有着辉煌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滞后了。河大人始终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河大精神,强抓机遇,务实创新,2008年成为省部共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对河南大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河南大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重振百年名校风采”的新的发展机遇期,社会对河大有更高的期待,河大要有更高的质量意识,教学上层次,科研上水平,社会服务有影响,人才培养求卓越。省部共建建什么?本科教学是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之根本。质量工程建设是省部共建的应有之义,它涉及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质量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事关我校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不断丰富省部共建内涵,切实提升省部共建质量。

  3.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全国先进大学的重要途径

  省部共建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平台。河大人最终的目标是将河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重新建设成全国一流大学,实现徐光春书记对河南大学的期待和要求——“重铸百年名校辉煌”。省部共建给河南大学提供了一个和部属高校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但我们用什么和重点大学进行交流和对话,是每个河大人必需思考的问题。经过宣传和讨论,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狠抓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在国家级各类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打造河大品牌,实现河南大学复兴,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大学。

  二、深入学习和调研,科学制订方案——“质量工程”建设的制度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教务处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实施部门,率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提升对质量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教务处各科室由处长、副处长带队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广泛吸收和借鉴好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河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方案明确了学校今后一阶段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共分十个大项目开展质量工程的建设工作。该方案强化了教学质量建设的“一把手责任”,围绕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政策,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成为我校进行质量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三、找准突破点,严把材料关——质量工程建设实现跨越的重要举措

  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河南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见长、学科门类齐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既有传统的优势学科,如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地理学、历史学等;也有新兴的优势学科,如生物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这些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学士、硕士、博士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良好的教学传统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在科研上,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保持着鲜明的特色。

  教务处准确把握了这些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这些学科省、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1.打破单位界限,实现资源共享

  在大规模扩招下,学校的教学资源显得愈加紧张和宝贵。面对这种形势,学校领导多次强调教学资源“部门管理、整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的紧张问题,节约了大量经费,又有效地推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省级、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上,我们本着这一原则,有力整合了全校的师资、设备、教学和科研成果等,强化学科优势,增强申报成功的机率。

  2.严把材料关,充分展现优势

  申报材料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基础,是评审专家判断项目优势所在的第一手资料。为把好这一关,教务处首先认真修改各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从文字规范、项目论证、数字审核上下功夫,不放过每个标点符号和每个错别字。其次,学校要求项目申报单位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利用PPT向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汇报,介绍项目申报的思路、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项目负责人根据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务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由教务处统一格式进行印制。以上措施确保了项目申报材料格式规范、论证充实、印制精美,为评审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四、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投入——质量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

  当前,“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研究”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校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的研究和建设难以为继;二是项目申报成功后,负责人存在懈怠思想,项目研究计划不认真执行。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我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项目建设检查制度,确保项目的研究进度和质量

  河南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定期聘请专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对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和验收。未完成项目进度或完成质量较差的,专家组除向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出改进意见处,学校暂缓项目配套经费的发放,不再考虑其申报其他省级、国家级项目。

  2.投入专项资金,拨付项目研究的建设和配套经费

  为搞好质量工程建设,学校每年按照《河南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要求拨付大批经费作为质量工程项目的研究和配套经费。校级项目学校按规定下拨建设经费,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给予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对能按进度完成的质量项目,学校给予奖励建设经费,激发了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积极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对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多次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悉,教育部正在着手研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二期建设工作。河南大学在质量工程上做出的成绩将对学校的“优质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也将为学校进一步参与、申报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南大学在质量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果是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本科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是用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出的硕果,也是社会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这对带动团队、凝练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大学将以此为契机,以省部共建为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质量意识,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河南大学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使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