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富德: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生命科学学科

  生命科学学科在河南大学的历史上是几起几落,命运多舛。1923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级为中州大学,设立文理两科。当时生物学就是最初开设的理科专业之一。这就是河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生命科学专业。解放战争期间,河南大学曾经一度南迁苏州。1948年,开封解放,当时中共河南省委从苏州接回河南大学师生。由于生物学师资流失,河南大学从苏州迁回后生物系就不存在了。这样,第一个生物学科在河南大学存在了25年。1959年,河南省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的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校,开封师专的生物科升级为生物系。这就是河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二个生物系。但是,这个生物系也是短命的。1962年初,随着河南省高等学校院系的再次调整,生物系被整体并入当时的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第二个生物系只存在3年。

  今天,我们回顾生物学科在河南大学97年历史的兴衰历程,也向大家说明了如今在河南大学校园中生机勃勃成长的生命科学学科为什么只有21年的建设经历。下面我就着重回顾一下河南大学第三个生命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一、艰难的起步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迎来了美丽的春天。当时的校领导一直在考虑和筹划重建生物学专业。1980年,国家教委高等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对时任我校校长的李润田教授讲“你们学校作为专业设置齐全的高等学校就缺乏生物学专业”。学校领导层由此受到鼓励,我校重建生物学专业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学校于1985年4月决定成立生物系筹备组,傅蔚霞教授任组长,张居太同志和蔡兴元教授为成员;1987年学校正式任命傅蔚霞教授为生物系代主任,张居太同志和蔡兴元教授为副主任。经过艰苦的努力,1987年9月新的生物系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共40人。因此,我们新的生物系历史就从1987年开始,至今整整21年。

  经历过当时筹备和最初几年办学历史的老同志和目前仍在工作岗位的中年同志都十分清晰地了解当年的工作是多么地艰难。

  1.专业申报复杂。

  由于当时国家对新专业审批控制很严,再加上那时对河南大学学校性质有争议,所以从1985年到1987年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和多方争取,才于1987年获得审批并开始招生。

  2.办学条件极为简陋。

  当时的全系实验、办公用房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一个实验室要担当多门课的实验;几个领导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生物实验最必需最普通的设备显微镜也是分别从两个单位调整过来的五、六十年代的、多年不用的显微镜,其它设备更不值一提。

  3.师资严重不足。

  由于当时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加之开封地域性的劣势,所以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专业教师要担任2—3门课的主讲,并且负责指导学生实验。由于一些课程无人代替,部分老师失去了提高、进修的机会。

  4.经费缺乏,教师待遇低。

  当时提倡高校“创收”,教师福利相当一部分由单位内部负责。生物学科正处于低潮,创收一直不景气,所以生物教师的福利极低。别的单位年终有上千元的奖金时,生物系的教师只能发15斤苹果过年;每当新教师结婚,全系教师每人出1元钱作为贺礼;教师无论担任多少课,没有一点讲课费。

  面对上述的艰难局面,全系教师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终于挺过来了,为今天生命科学学院的良好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领导所制定并严格执行的在进人方面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和积极倡导的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苦干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指导方针和宝贵财富。

  二、完整培养体系的建立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经过艰难的起步后,终于第三次重现在河南大学这个古老的校园之中。从第一届招生的1987年到今天,她已经走过了21年的发展道路。尽管发展过程也曾遇到过很大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全体教职工秉承河南大学“前瞻开放、面向未来,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精神,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向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河南大学众多院系的后起之秀和校园中一个生机勃勃的亮点。

  1.培养体系完整。

  1987年开始招生时,我院只有一个本科专业。目前,我院有3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已经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实验示范中心为河南省省级示范中心;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农学类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点,有植物学博士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经过21年的发展,我们建立了高等教育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

  2.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目前,全院教职工共有8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30人,在读博士10人;有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有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黄河学者2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的教师有34人次。

  3.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生物学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有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另有1个校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3个校级优秀学术群体。学科建设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平台,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院工作,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4.科研实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7项,总科研经费达到1800余万元,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影响重大的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近4年来,每年获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都在4项以上。这对于一个地方性院校的一个年轻学院来讲是难能可贵的。高层次项目的支撑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几年来,完全利用我们自己的实验条件,我院教师发表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在宋纯鹏教授指导下,苗雨晨博士在国际植物学界顶尖刊物《The Plant Cell》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张骁博士在国际著名刊物《Plant Physiology》发表的学术论文单篇他引率达到100次以上。以宋纯鹏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获得了200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十大科技成果奖之首,2007年又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于2007年6月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困扰学院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用房不足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本科生实验室面积大大增加,达到了一门课程一个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设备和设施也得到了更新和提高。科研用房基本得到了保证,实验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不少仪器设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6.学院教职工整体素质高,风气好,凝聚力强。

  一个好的团队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几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对青年教职工的培养,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严把进人关。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力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为广大教职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院先后有两人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师德标兵。2006年,学院党总支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学院被评为河南省先进集体。

  7.外界评价较高。

  随着几年来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加之与外界学术交流的增多,我院在外界的影响逐渐扩大。来我院讲学的国内外学者对我院21年来的建设成绩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2006年国际生物学界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在第8期上发表文章,评述目前中国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有8个代表性区域,我们河南大学是其中之一。国际著名华人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陈小章教授多次到我院讲学,并被聘任为我院兼职教授。她访问我院后,感慨万千,写文章发表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杂志上。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她写道:“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大学,更不知道古老中原大地上的这所大学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所先驱大学。她那古香古色的校园,融中西风格为一体的典雅建设叫我欣喜若狂,流连忘返;而她的坎坷历程和变迁却叫我黯然神伤,感慨万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叫我神往,激动,让经历过无数次演讲的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语塞。”“在河南大学,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份透过厚重的历史洋溢出来的河南大学人奋发图强的精神。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晚上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每一个教室都坐满了聚精会神自习的同学。在我的演讲之后,面对提问不绝求知若渴的新一代河大人,我看到河南大学振兴的未来。而当我参观了生命科学学院宋纯鹏教授实验室和了解了其发展的历史之后,我更坚信河大人有一天会再造河南大学。”

  作为学院起步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在此我也想总结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

  1.要选准优势学科,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

  生物学科是一个涵盖面很宽的学科,有12个二级学科。在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各个学科齐步发展是不可能的。作为发展战略,要选择一个优势学科,集中资源优先发展,然后以点带面,共同进步。作为生物学重要二级学科的植物学在当时各方面都占有优势,我们就选择了它。现在看来,我们的战略无疑是成功的。

  2.要有一个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特别是要保证党政一把手的合力。

  正确的战略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永远不过时。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决定事业的成败,决定一个单位的作风和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单位的人才成长和高层次人才的汇聚。而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和数量及工作状态又决定着一个单位学科建设的成败。党政一把手要形成合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谋发展。党委书记要为学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维护院长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着力解决学科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院长要理解和支持党委书记政治上的保障职责及其日常行政上的管理协调作用。有关学院发展建设中的大事,党政主要领导要多沟通,多协商,最后要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做出决策。在日常工作中,党政一把手要注意发挥和维护学院副职领导的管理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3.要有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要具有突出的学术水平,良好的道德风范,出色的领导能力,实干的团队精神,同时还要具有甘当人梯,提携他人的博大胸怀。宋纯鹏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具有以上优秀品质的学科带头人。6年前,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国,毫不犹豫地回到地域劣势明显的河南大学。正是他的归来,造就了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今天。

  4.学院和实验室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模式。

  学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机构,但偏重于各个层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实验室相对承担的科研任务较重,偏重于科研的组织与管理。二者应该是相互支撑,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融合关系。学院要为实验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宽松的内部环境,帮助实验室解决实际困难,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协调消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实验室要主动承担各个层次的教学任务,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档次。实验室领导班子参加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形成一个和谐的领导集体,保证及时互通情况。几年来,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运行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学科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对未来的展望

  2007年10月份,我院成功地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我们认真地总结21年来的发展历程,目的是更好地开拓未来。21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绩,但与现今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要求相差甚远,与周边其它同类学院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决不能凭现在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而要进一步发奋图强,凭借省部共建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踏实肯干,决不懈怠,力争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根据《河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经过认真考虑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步发展目标。

  1.学院定位:立足中原,创建地方高校生与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争创国内先进、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生命科学学院。

  2.办学指导思想: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原则,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激励创新,体现特色,培养研究型与创新创业复合型的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优势带动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始终不渝地坚持本科教学和本科生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多层次的办学体系。以培养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逐步提高研究生招生比例。

  3.学科建设规划:在学科建设规划中,遵循“优势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相结合,共促进,共发展”的原则,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研究到生物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应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继续保持和巩固优势学科(植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在国内的先进水平,同时与新兴的前沿学科结合,力争使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开发、节水农业技术、神经生物学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使用植物学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今天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也许对自己的期望值有点高,但是,面对河南省一亿人口的现实需要和今天生命科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我们有责任给自己增加些压力。展望未来,有学校领导和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国内外同行的热情帮助,有全院教职工的精诚团结和踏实肯干,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保持“敬业、诚信、务实、创新”的院风,把我院建设成国内先进、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生命科学学院,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