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起,以中西部地区为主,教育部选择部分历史悠久、基础较好、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形成一批“省部共建高等学校”,目的在于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逐步形成中西部高层次专门人才、知识与科技的相对高地,一定程度地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实现全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仅04至07年三年时间,省部共建的16所高校博士点由126个增加到335个,硕士点由861个增加到179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9个增加到2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12个增加到16个。由此看来,省部共建对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了关于共建河南大学的协议。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的签订,为我校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更高的平台。如何以省部共建为契机,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下大决心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就省部共建形势下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想法,以期引发大家共同来思考这一问题。
一、科学定位,明确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目标
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建设方略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发展定位有利于学校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学校发展和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有利于激励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定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与大学类型、大学使命、大学层次、大学特色和大学目标等紧密相联,互为关系,涉及到“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和“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等问题。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目标定位问题。
思考目标定位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定位。
作为省部共建高等学校,我们应树立“顶天”“立地”的意识,即:既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力争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前沿的若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又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河南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牢固树立服务国家发展和服务地方发展相统一的观念,既要体现“国家队”的作为,又要体现“地方队”的责任。
2.根据高教发展趋势定位。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国内不少高等学校顺应国际化潮流,纷纷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纷纷进入国内的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使得高等学校不仅面临着国内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而且更面临国外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地处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南大学,必须结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和竞争环境,把自己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前沿的大背景中来思考发展目标问题。
3.根据自身个性特征定位。
高等学校的目标定位必须依据学校的个性特征,形成特色,形成优势。《孙子·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对高等学校而言,所谓“势”,即学校众多优势的集结,是总揽各方面优势所形成的势在必行、势在必得的有利态势和主动地位。河南大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我们要通过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定位自身的个性与特色,以特色来定位学校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4.根据目前办学实力定位。
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区之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各高等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少差距,而且这种不平衡和差距还将长期存在,这是高等学校发展定位所面临的大环境。因此,河南大学的目标定位也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要了解自己的发展历史,熟悉自身的资源状况,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恰如其分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设定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学校的目标定位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2003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和次年制定的《河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育国际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基础更加稳固,跻身全国先进大学行列;第二步,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前后,把我校建设成为文理学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实现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这一目标定位是经过党代会和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是鼓舞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我校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近几年学界对国内大学的目标定位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有的目标趋同,缺乏特色,有的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口号。河南大学已经进入了省部共建的行列,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我们究竟怎样确定学校的目标定位?原来的目标定位合适不合适?这应该是全校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定目标定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学校正在筹备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会议将提出我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措施。我们应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对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做出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好高骛远、既能振奋人心又不脱离实际的科学定位,并以此规划河南大学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使之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航标灯、指南针,引领和鼓舞全校师生为之不懈奋斗。
二、突出特色,体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本质特征
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的旗帜,高等学校的生命。有特色才有竞争力,也才有生命力。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是“全能冠军”,不可能每个学科、每个专业都是国内领先。从现代大学的职能出发,高水平大学的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培养特色人才、创造特色成果和提供特色服务三个方面。
1.瞄准需求,培养特色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特色人才的培养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化,要求高等学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撑。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较多的专业定位雷同、人才缺乏特色等问题,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形成相对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充分收集国内高等学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不断分析社会需求,选准人才培养方向,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大量的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人才。
2.服务创新,创造特色成果。
科学研究是一所高等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军,高等学校在服务创新方面责无旁贷,要有所作为。作为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引领高校,河南大学在服务创新方面,更是义不容辞。我们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既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又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创新人才比较集中的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创新平台,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实施项目对接,创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研究成果,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3.发挥优势,提供特色服务。
地方发展需要高等学校的服务,高等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二者是不能分离的整体。要想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高等学校必须发挥人才集中、成果集中的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实现校地共同发展、互惠双赢。要能够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要能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能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通过不断地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直接、有效的服务,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进而达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
三、重点突破,解决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问题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优势特色学科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标志,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动力源泉,物质资源保障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坚强后盾。这三个方面应该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解决好这些关键问题,并通过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1.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中的主旋律和生命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我校学科比较齐全、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构筑一批综合型、研究性、开放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学科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基地建设是保障。我们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凝练学科方向。要体现前瞻性,积极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充分预见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生产以及社会实践问题;要体现可能性,不脱离学科发展实际,以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要体现创新性,突破原有学科界限,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出新的学科增长点。二要汇聚学科队伍。要大力实施“人才攀登计划”,培养和吸引学术领军人物,他们是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帅才和将才;要培养和吸引优秀的学术骨干,他们承上启下,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和造就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拔尖人才加上创新团队,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和关键,我们必须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实现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上质的突破。三要构筑学科基地。基地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学校已经制定了《河南大学省部共建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构筑了7个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在7个平台和基地中选择2至3个给予重点扶持,瞄准国家一流水平,整合资源,力争尽快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
2.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管理出效益。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最终推动一个单位、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有利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要加快制定《河南大学章程》,规范学校内部运作,把法律法规的规定细化、具体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人事、财务、资产等各项工作中。应尽快建立学部制,实行校、院两级行政管理和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学术管理新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有效整合和调配学术资源,发挥好专家教授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学术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形成有机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强化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二是完善人事制度。纵观高等学校30年来的改革历程,如果不能从人事制度上进行重大的、突破性的改革,那么其它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是难以深入的。因此,我们要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任用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高等学校教职工特点的现代大学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人争做贡献、人人能做贡献的良好制度环境。三是改革学术制度。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性变革,创新学科组织结构和科研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科研组织模式,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学术组织机构和创新团队。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充足的物质资源,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源作保证,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为学校发展和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保障。一是争取政府支持。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龙头,随着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等战略的提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向高等教育投入的资金、资源和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会越来越多。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还不均衡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主动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二是吸纳社会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为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国家将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并保护高等学校的筹资行为,激活高等学校的筹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建设服务。此外,要树立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各类培训、承担横向课题等多种方式谋求办学资源。三是挖掘自身潜力。我们还要立足学校现状,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学校创收能力,不断增加学校的财力、物力。要提倡艰苦奋斗和勤俭办学,厉行节约,让有限的资金、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资源配置上,要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四、统筹兼顾,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集中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现代大学复杂而庞大,既面临着多样化的内部关系,还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关系。
数量和质量相互依存,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没有质量的数量,基本上没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效益提高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教育资源总量仍相对缺乏,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河南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几年,我省高等教育仍需适度扩大规模。对我们学校而言,要兼顾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规模扩大应以质量保证为基础,是讲求质量的规模,切实摆正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量力而行,努力做到以资源定规模,使二者达到最佳配置,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现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制约,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在经费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大学内部不同部分的发展目标并非总是一致的,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所高等学校要想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上平均用力、全面提高,显然不符合实际,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学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整体提高、重点突破、彰显特色、逐渐积累上做文章,下气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创立自己的特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特别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必须树立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的观念,要敢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思想、凝聚目标,使学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乃至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成为学校发展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3.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毋庸置疑,一所大学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有的反映了学校当前工作中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有的反映了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是长远大计。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必作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要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既要实事求是地优先解决制约学校整体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放眼未来建设和长远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和近期的发展需要,也要科学预见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空间上,体现结构优化,各阶段目标有机联系,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保持动态均衡,力戒短期行为,防止大起大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处理好快速发展和成果共享的关系。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能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把蕴藏在师生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的观念。一方面积极鼓励师生共同努力,谋大事、成大事,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学校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与学习条件,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事业需求与生活需求,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学校发展带来的益处和温暖,共享发展的成果,激发师生的工作激情和学习热情,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理念的提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势在必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河南大学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省部共建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并通过全校上下扎扎实实的工作和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程秀波系处长,吴建伟系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