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有两件重器,一是名为“世纪之声”的大钟,一是名为“世纪之光”的大鼎。这两件重要的器物,诞降于四川大学百年校庆之时,算起来迄今也快20年了。现在大家在川大望江校区都能看到这两件宝物:大铜钟悬挂在望江东区荷花池旁的钟亭里,大铜鼎坐落在望江西区行政大楼后的图书馆与逸夫楼之间。但是,不少同学并不知道它们的前身今世,常常有同学问我:钟鼎铭文的作者是谁?钟鼎上难以认读的铭文究竟写的是什么?铭文内容何解?
记得早在1995年春,由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而成的“四川联合大学”时值一年,学校决定将于1996年10月举行百年校庆。之所以选择在1996年,是因为一百年前时任四川总督兼广东巡抚的鹿传霖,经晚清政府的批准,在1896年创办了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中西学堂”。四川中西学堂创办的目的在于以开“西学西艺”,但在1902年尊经书院奉旨与四川中西学堂合并为四川通省大学堂,其后不久锦江书院也并入其中,形成了中西同轨的办学格局。学校在讨论百年校庆活动的筹备工作时,主要确定了三件大事:一是要在校庆前封闭贯穿两校之间的一条公路,并拆迁公路两侧的民宅商铺,同时将这条石子路改建为水泥路;二是将成都科技大学第一教学楼修缮后作为学校的党政办公楼,要求在校庆前两月启用,并实现两校所有处级部门合署办公;三是制作百年校庆的大铜钟和大铜鼎。从筹备的重点工作来看,学校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百年校庆”来加快推进两校的融合步伐,因而三件大事中真正与校庆纪念活动有关的也就只有这“钟鼎”了。
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进入了青铜器的时代,而青铜礼器和青铜乐器是商周文化与科技的杰出代表。其中,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青铜乐器以“钟”为代表,而钟鼎的器形、图符、铭文等则是商周文化的象征之一。钟鼎铭文,又简称钟鼎文,是铸刻在青铜钟鼎上具有咏颂或诫训性质的文辞,它也用于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四川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老校,决定以大型钟鼎作为以资永念的百年庆礼,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于此,学校召开专门的校务会对纪念钟鼎的构制作了如下要求:
1.请我校擅长辞赋的名家撰写百字铭文,寓意百年校庆
2.铭文应体现学校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时代精神
3.鉴于铭文将永久性刊铸于钟鼎,故不涉及任何个人之名
4.钟鼎材料采用耐蚀铜锡合金,分别制重壹吨
校务会责成校办牵头落实此事。不久之后,恭请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何崝教授主笔的文稿,与大家见面了。何崝教授一生专致古文字学,尤其是甲骨文的考释研究,擅长辞赋碑铭、书法金石。他的文稿体现了学校校务会的主旨,但为慎重起见,学校又请文学院和历史学院等的其他学有见长者作进一步鉴识。据专事人员向校务会的汇报,仅由我所知悉,该文稿经杨明照,项楚、唐正序、曹顺庆等著名学者的阅正、改定,最后形成百字铭文终稿——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龍光炳焕,萃兹上庠
文翁润泽,蜀鲁齐芳
云蒸霞蔚,苏李马扬
季世陵迟,国难未央
尊经存古,百载沧桑
联翩俊彦,新我旧邦
坤维学府,喷薄朝阳
雍雍穆穆,济济跄跄
求精求是,自信自强
乐群敬业,弦歌铿锵
勒斯铭兮钟鼎
其万年兮永昌
在文稿审定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心雕龙》大家杨明照先生的治学精神和严谨学风。87岁高龄的他反复叮嘱,铭文的每一采辞要有典出,不应疏漏,不脱其文志(大意)。当然,对文辞的敦琢是专家学者的工作,校务会讨论最多的是关于四川大学百年来,尤其建国以后所倡导的办学精神和校风学风概括,讨论的结果是认定了学校在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的“自信自强”精神和建国后崇尚学术的“求精求是”学风。何崝先生后来在回忆该钟鼎铭文的成稿过程时,十分谦谨地写道:“一九九六年,四川大学建校届一百周年,众议铸钟鼎并铭文其上以纪盛,嘱余执笔撰成初稿,经专家共同改定,复命余书此铭文于钟鼎之上,至今此钟鼎为川大之重宝。”
由于当时学校的校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大家不无觉得繁而生厌、心存戒忌,故铭文未冠校名而仅称“百年校庆钟鼎铭文”(见图)。直到1998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同学校恢复“四川大学”校名时,这个铭文才正式被命名为“四川大学百年校庆钟鼎铭文”。
在钟鼎铭文定稿之后,学校复请何崝先生以篆体书之,并分别刊铸在重达壹吨的大钟与大鼎上。壹吨者,千公斤也,喻十全十美之百年哉!同时,其钟与鼎被分别命之名为“世纪之声”和“世纪之光”。钟鼎制毕,学校专门举行了隆重的“世纪之声”和“世纪之光”落成仪式,当时“世纪之光”鼎置于学校行政楼前一级阶梯的平台上,但在一年以后就被移置于目前所在的地方了。而“世纪之声”落成至今一直悬挂在东区荷花池旁的钟亭里,不同的是过去的钟亭为木柱茅顶的形态,但由于风雨侵蚀的缘故,不能长久支撑重达一吨的大钟,后来在原址重建了现在的水泥柱瓦顶钟亭。
2010年,学校决定对望江校区的文理图书馆重行修葺,又请何崝先生将钟鼎铭文以隶体书之,并制作了阔大的铭文匾牌,挂于文理图书馆大厅的正壁上,以教迪学校诸生勿忘校史、厚德进业、敏学懋修,见图。
我作为“四川大学百年校庆钟鼎”诞降过程的亲历者,抚今追思,往事历历,特采我在百年校庆时所写《百年钟鼎铭文赋》(见附)之“煌煌大器,世纪垂文”句,作为这篇小文的题名,并据我当时对“钟鼎铭文”的理解作了如下注释,以呈好之者品评与分享,并遣释诸生之悬疑。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
【岷峨】指峨眉山,因位于岷山之南,故称岷峨。唐代卢纶的《送张郎中还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1939年抗日战争时,四川大学(文学院、法学院等)迁峨眉山,以报国寺、伏虎寺、保宁寺、万行庄等为校舍达三年多时间。
【锦水】四川大学望江老校区位于锦江河的九眼桥旁。唐徐夤《蜀葵》:“锦水饶花艳, 岷山带叶青。”
【含章】蕴含着美,质美。《易·坤》“六三,含章可贞。”孔颖达疏:章,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曰:“含章素质,冰絜渊清。”《文心雕龙》:“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龍光炳焕,萃兹上庠。
【龍光】非凡的风采、神采,喻不寻常的光辉,又指德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曰:“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炳焕】鲜明华丽,张衡《东京赋》:“龙雀蟠蜿,天马半汉,瑰异譎诡,灿烂炳焕。”
【萃兹】萃,《集韵》“草盛貌”;兹, 《说文》“草木多益也。”喻济济人才会集于上庠。
【上庠】古代的太学,此指今天的大学。《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国老,古代掌教化的官。王肃曰:“国老,助宣德教。”
文翁润泽,蜀鲁齐芳。
【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立学官,入学者皆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文翁兴学,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汉书《文翁传》)唐代裴鉶《題石室》:“文翁石室有儀型,庠序千秋播德馨。”
【蜀鲁齐芳】蜀鲁两地都是兴学较早的地方,指两地德教之风比翼飞芳。
云蒸霞蔚,苏李马扬。
【苏李】一指汉代苏武与李陵的并称,韩愈《荐士》“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苏武是西汉大臣,杜陵人;李陵是著名西汉将领,陇西成纪人。二指唐代苏轼和李白的并称。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州眉山人;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剑南道之绵州(四川江油)人。此处应指同出四川的苏轼和李白。
【马扬】汉代司马相如与扬雄的并称。司马相如,蜀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汉武帝时的伟大文学家、辞赋家。扬雄,蜀郡成都人,西汉官吏,长于辞赋,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有“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的称誉。
【云蒸霞蔚,苏李马扬】指蜀地文人学士、人才代出。
季世陵迟,国难未央。
【季世】末代,一个历史时代的末段。汉桓宽《盐铁论·授时》“三代之盛无乱萌,教也;夏商之季世无顺民,俗也。”
【凌迟】渐趋衰败,诗经《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
【未央】未尽,《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尊经存古,百载沧桑。
【尊经】1876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文翁石室的基础上创办尊经书院,于20世纪初并入于四川中西学堂,此指川大的渊流之一发源于尊经书院。
联翩俊彦,新我旧邦。
【联翩】鸟飞翔时上下翻飞、迅疾连贯的姿态,形容人的举止潇洒,也引喻连续不断、层出不穷的意思。孙镇《许氏双桂堂》“许家二桂联翩秀,孙氏三枝次第春。”
【俊彦】才智出众的人,古文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联翩俊彦】指学校历史上为国家复兴而奋斗的一代代俊才。
坤维学府,喷薄朝阳。
【坤维】指西南方。《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语,故以坤指西南。宋范仲淹《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初蜀师之役,中军云侯有终,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维,公有力焉。”坤维学府,即西南学府。
雍雍穆穆,济济跄跄。
【雍雍】鸟的和鸣声,喻和洽貌、和乐貌。汉书《王莽传上》:“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
【穆穆】端庄恭敬,今文尚书《尧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济济】济,通齐,庄敬貌。诗经《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跄跄】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诗经《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求精求是,自信自强。
【求精】朱熹《诗集注》:“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求是】求,探究;是,真理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
【求精求是】四川大学建国后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自信自强】指学校在国家危难和困境中体现的坚毅精神。陆机《君子行》“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楚辞·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乐群敬业,弦歌铿锵。
【乐群】谓与友朋相处无违失,《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冰心《往事(二)》“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弦歌】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勒斯铭兮钟鼎;
【勒斯】勒,雕刻,如勒石,勒碑,勒铭等;斯,指代词,假借为“此”,这,这个。
其万年兮永昌!
【永昌】本意是长久,唐元稹《人道短》:“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附:《百年钟鼎铭文赋》(水征作于一九九六年十月)
巴蜀形胜,涵乾纳坤。
旁求贤俊,锦江黉门。
焚膏炳烛,鸿懿群伦。
敷揚豪翰,迪教书绅。
煌煌大器,世纪垂文。
(文章转自四川大学校史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