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人说,不管你在韩国生活多长时间,如果没有在那里过过中秋节,就不能说真正了解韩国文化。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夸张,可一点不假。应该说,韩国人的中秋节,从渊源来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中秋节全家团圆、赏月等习俗,也与中国类似。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消化、吸收、创造,韩国中秋节的习俗已与中国有明显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韩国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为感谢祖先而进行扫墓、祭祀,吃特制的松饼而不是月饼。笔者先后在韩国任客座教授两年,经历一个春节两个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在韩国都是传统大节,全国法定放假3天。但相比较而言,中秋节在韩国人心目中分量更重,可以说,中秋节是韩国第一大传统节日,犹如中国人之春节。
第一大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韩国也称之为“秋夕”。韩国人将该节日的英文译作Thanks giving Day,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为“感恩节”。
2003年的中秋节,在这一年的9月11日。前此半个多月,我就渐渐感受到节日即将到来的气氛了。近年韩国经济不甚景气,商家都想抓住商机赚一把。每天早晨起来,随韩国《朝鲜日报》一起送到我门口的大幅彩色广告越来越多,最多一天达50余份。各大商场、超市里面,布置一新,陈列讲究,节日商品品种繁多,十分抢眼。旅游业也大力展开节日期间促销活动。我本来想利用假日到日本对马岛去玩(我所在的釜山去该岛仅3小时航程),但一问才知道,船票早已预订一空了。
韩国人极重孝道,中秋节时,是否赶回家拜见双亲和其他长辈,是衡量晚辈孝顺与否极其重要的尺度。所以,一般情况下,韩国人中秋节这一天不论身在何处,有多忙,也都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扫墓,祭典先人,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也是韩国人将中秋节称为感恩节的原因吧。节前,由于扫墓人多,公路堵车往往十分严重。据说,临近中秋时,有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就有3000多万人在路上。这个数据无从考证,是否夸大不得而知,但据后来我们系的主任河教授告诉我,这一年他回老家扫墓,平时仅一个小时车程,结果他去时堵车4个小时,回来堵车3个小时,就这,他还流露出庆幸之感。
中秋节,在韩国家家要举行祭祀,祭祀祖先和逝去的父母、亲人。这一天也就成了全家甚至整个家族团圆的日子。和我住在一起照顾我起居的学生小黄,老家在汉城(即首尔)。他的父母亲及哥哥、弟弟,一起开车赴汉城祭祖。据小黄说,祭祀后,晚辈还要给在场的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小黄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大学生,祭祀后给长辈磕头,仍能拿到红包。小黄父母怕我一人在公寓寂寞,便让小黄在釜山陪我,未去汉城。感谢之余我不禁感到一丝不安,因为小黄这个中秋节少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红包拿不到了。
11日,即中秋节,我起得很早。打开门,看到邻居家门口外的走廊地上摆着一个木托盘,内有饭菜和汤之类。我猜测里面会有什么名堂,赶紧返身回房间取照相机。拍照的声音惊动了正在厨房干活的邻家主妇,她出来似乎不太满意地对我说了几句什么。我不通韩语,赶紧叫小黄出来代我解释,才免除了误会。后来小黄告诉我,走廊上的供品,是专为那些逝去而又没有后代的人享用的。真有人情味!
当天上午11点,我想请小黄到街上吃饭。谁想走了平时很热闹的几道街,所有饭馆商店都关门停业了。再看街上,几乎没有人影,往日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偶尔才有车辆疾驶而过。我一下子想到若干年前国内大年三十下午五六点钟的情景。我明白,家家团聚过节了。又马上想到,如今我的老家和现在生活的城市,春节已经多年见不到这种情景了。社会进步了!?小黄的话声提醒了惶惑地站在街上的我:“回去自己做饭吧!”
还好,当天下午,我教过的一位学生送来了他母亲做的韩国传统中秋节饭食,另有一学生送来了“松饼”。中秋节我们吃月饼,韩国人吃“松饼”,用糯米面包了各种馅蒸制而成,很有味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晚上与远在北京的母亲通电话,问过节两个妹妹回去看她没有。答曰:都没来,不放假,上班了,星期天才能回来!我愣住了,好长时间没说话,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年的中秋节第二天晚上,釜山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台风。全市停电,狂风怒号,大雨如注,我和小黄在恐惧中度过了这一夜。第二天得知,台风中遇难200余人,财产损失惨重。大概是台风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这一年,我在韩国过中秋节的记忆,大体也就这么多了。
中秋扫墓
2005年,我又来韩国釜山。工作之外,这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秋节。我参加了韩国朋友的扫墓和祭祀活动。先说扫墓。
去密阳市农村的行程是早已定好的。密阳是我的好朋友柳教授的老家。因为节日期间车流量太大,不少家扫墓活动的时间往往提前。据柳教授说,扫墓活动可以安排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我们去密阳的时间是9月11日,正好是中秋节前一周。釜山至密阳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2006年建成通车),行车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早晨8点50分,柳教授及夫人来到我的公寓,上车后即前往,由柳教授的夫人开车。我们走主公路,支公路,到达山村,柳教授的父母、弟弟已经先我们到达。柳教授的堂兄弟及堂侄男女等一行在柳氏宗祠门口迎接。旋乘农用小卡车沿田间小路向墓地前行。同行的是柳氏家族的男姓老少,有柳教授的父亲、弟弟、大堂兄、二堂兄、远近堂侄、侄孙等,计10余人。也有一小女孩随同前往玩耍,即柳的侄孙女,年仅6岁(韩国用虚岁)。柳的伯父因为在首尔,未到,概因年事已高,其长子(即柳的大堂兄)今年已经64岁了。到山脚后,我们下车步行上山。这天天气很热,行走不远,人们已经大汗淋漓。墓地在半山腰,柳氏家族的成年男性手持柴油割草机和镰刀等工具,清除荒草。仅过一年,荒草已经长到半人来高,清除起来颇费力气和工夫。主墓系一汉白玉石塔,旁有一大理石碑。碑名曰“日房茔原”,日房者,墓地所在山之名也。碑右侧刻着“文化柳氏昆山君派司宰监正公宗中基家系谱”字样。“文化”二字是个地名,在北朝鲜,是这支柳氏原籍。碑面上注明柳氏始祖、13世、17世、28世名字及曾任职官职务,31世则是有记载的柳教授这支柳姓的直接始祖,故从31世到立碑时辈分最低者的39世,名字按支系镌刻,柳教授女儿的名字也赫然在列。据柳教授说,该墓系将这支柳氏几处坟茔合迁而成,建于2003年。原多处坟茔相距较远,每年扫墓颇感不便,故集中在一起。其实,距这座新茔十几米外就是这支柳氏的直接祖先31世名叫凤五的兄弟二人及其夫人的原墓。清除杂物后,摆上酒、水果、食品等供品,众族人一字排开跪下磕头,口中念叨什么,我听不懂,也不便打听。祭典后,酒洒在墓前,水果则众人分而食之。旋又转移到凤五墓地磕头再拜。
扫墓归来,一行均回到柳氏宗祠。族中女性在家中忙着准备午餐。女性中有柳教授的的母亲、妻子、弟媳、大小堂嫂、两三位堂侄媳妇。为了这顿午餐,女士们忙碌得很,其中柳教授的夫人为总主持,小孩子们则跟着看热闹。聚餐在宗祠中新建的三间平房中进行,旁边即连着厨房。午餐主要是“参鸡汤”(小鸡内放糯米加人参、大枣及葱姜等作料炖制而成),另有米饭及各种小菜、烧酒、啤酒、饮料等。在长条桌两侧入座,似也未仔细按长幼排序,但柳的父母辈分最高,坐在主座位置。其右是女眷及小孩,左侧则是男士,当然女眷是后上席的,因为她们先要忙着做菜、上菜。参鸡汤做得颇有水平,这是柳教授夫人的手艺。小菜中的酸黄瓜甚好,而由红薯的叶、茎制成的小菜,柳教授竟然不知为何物,我却知道,因为我小时候曾经吃过,如今在异国他乡重尝,别有风味。柳教授没喝酒。他可是个酒鬼,之所以不喝,是因其父亲及大堂兄在场,他要遵守规矩。另一点可以做旁证,在祠堂的几个小时中,他始终不敢当着父亲及大堂兄吸烟。多次忍不住时,都是约我绕到祠堂后面去过烟瘾。
柳氏宗祠规模不小,除吃饭的房子是新建的外,其他建筑均是120年前完成的。据说这支柳氏原在大邱市,100多年前迁居于此。宗祠坐落在青山脚下,占地有一两亩。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我们刚到时已经品尝了刚摘下来的红柿子;另一棵是木瓜树,果实累累。大门有门楼,紧挨门楼两侧各有一房,存放杂物,似需要时亦可吃饭或住人,因为里面有炕。正对大门的是“永思亭”,是家族祭祀的地方,内有祖宗牌位。一排四间房,高台阶,木结构,右侧一间系一敞屋,两面敞开。天气热时,在这间房的木地板上休息,非常舒服。柳教授的父亲可能太累了,从山上下来后一直躺在那里休息。永思亭内有烧柴油的采暖设施,看来春节祭祖时天再冷也无大碍。永思亭四周有走廊,可坐下休息,亦可晾晒杂物。永思亭后面是“如在阁”,系存放祭祠物品的一间小房,古旧式,有飞檐,永思亭当然也如此。如在阁右侧十步外立有一碑,上书“义婢莲介碑”。据柳教授云,莲介是其祖上一婢女,老祖宗夫妻早亡,尚年幼的后代系由莲介女士带大,后世不忘其恩德,竖碑为念,此碑已有200年了。永思亭右侧数米远处有四个望柱石,年代更为久远。据柳教授说,此望柱石原系矗立在祖墓前的,因为已经是古文物,怕被人盗走,故移至祠堂内。望柱石前立有一碑,记载祖先沿革,惜为后建,多有韩文,我看不大懂。
休息时,柳教授请其大堂兄将柳氏族谱搬出来让我看。族谱两大函共计10册,系复印本,封面题名“文化柳氏世谱”。族谱文字量很大,时间有限,仅能粗略翻翻而已。
柳氏宗祠所在的小山村,户数不算多,位置很好,背靠青山,左侧远处便是密阳江(洛东江支流),真可谓绿水青山。我们进村时,柳教授在车上已经和路边的人频频打招呼。一位应邀参加午餐的村中老友说,柳教授了不起,是村中的骄傲。这个村子多年来共有8个人拿到博士学位,其中包括汉城大学毕业的柳教授。我抽空参观了住在祠堂斜对面的柳教授大堂兄家。一座小院,房子比较旧,卧室的旁边是厨房。厨房不大,但有整体橱柜,两个冰箱,微波炉等。院子左侧有一牛棚,院子外边另有一牛棚,共养黄牛(肉牛)六七头,这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据云一头牛的价钱可交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一年学费大约合人民币还种有水稻、蔬菜等。小村中的房子新旧杂陈,新的房子很讲究,也很漂亮,但并不是很多,占三分之一左右。当我们要离开村子时,柳夫人去“精米厂”(即碾米厂)买大米。精米厂的老板是柳的朋友,特意请柳到村边的小卖部喝一杯。他俩一人一瓶啤酒,我和柳夫人则一人一瓶蜂蜜饮料。浓浓乡情,使我也受到感染。回来的路上不少地方正在施工,那是修大邱到釜山的高速公路。该路完工,从釜山到密阳会从两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两小时后我们回到釜山,中间没有堵车。据说上个星期天扫墓的人特别多,堵车很严重呢。
佛教团体的“秋夕”祭祀
2005年9月18日,中秋节。上午10时许,我来到釜山火车站。由于人们已习惯于当日上午10时前赶回家团聚并举行中秋祭祀,车站广场比往日人少了许多。而大街上跑的也绝大多数是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私家车很少见。车站广场人少,但动静不小。一天主教会的募捐处,由两位男士引吭高歌,募捐箱放在他们的前面。歌曲除一些宗教祝福者外,我能听出来的有《友谊地久天长》等,从音箱中放出来的声音,还算悦耳。最吸引人的是广场右侧(我实在分辨不出东南西北一一我的学生大部分也是如此,大约是釜山依山海走向而建,绝大部分街道不正所致),支起了两座白色帐篷,还搭了一个祭台。原来是韩国一个佛教团体要在这里举行“秋夕”祭祀,并举行善举,主题是救济那些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祭台后方有大横幅,上书举办主题、单位、时间、地点等。祭台上有一约二尺高的白色牌位,上书:“有主无主云集孤魂一切哀魂各列位列名灵驾 神位”。这便是祭祀的主题。祭台上供品丰盛,有近二十大盘,包括炸鱼、水果、点心等物。祭台前又有一小台,上燃两支白色大蜡烛,中间是一香炉。现场应邀来了一位大和尚,其主事者均为居士。负责调度者一位姓李,系一佛院院长,法名真空另一金姓,法名大林,英语不错。我向他说明我身份来历,并征询我是否可拍照。日前我听说在韩国家庭祭祀时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怕拍照吓跑神灵。大和尚及主事者均同意我拍照,看来这种场合不同于家庭祭祀,是可以随意拍照的。仪式11时准时开始,由金氏主持。居士们跪下磕头,并一一向灵牌焚香、敬酒。仪式结束,进行慈善活动。一时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一二百人,大多数是男性,女性不过十数人。他们有规矩地排成长队,一一从各居士手中领取一份应该说是丰盛的礼物,其中有煎鱼、松饼及其他食品,一人收获了一大袋。事情还不算完,很快,人们又排好四路纵队,准备领取一人一份午餐。其中有米饭、鱼、泡菜等。我看到居士们为这些人打米饭时给得很多,起码是我在食堂吃的一碗米饭的三倍。居然这些人都能吃完。这些受助者是些什么人呢?当然应该是穷人,或是流浪者。但其中不乏衣着体面者,很难将他们与贫穷二字联系起来,或许是他们有一时之难吧。一个多小时后,仪式结束。参与“秋夕”祭祀仪式的居士们也一人领取一份饭菜,吃将起来,看来当天他们至少已经忙禄了几个小时了。因为我一直在那里拍照,和他们也算混熟了,居士邀请我一起吃饭。我又不是什么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哪里好意思。快下午一点了,我走到火车站候车厅里面买了个面包充饥——附近饭馆都关门了。
中秋节晚上,少不了赏月。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一家人团坐在小院当中,桌子上摆着时令瓜果和切成一角一角的月饼,看着月亮,在奶奶的指导下辨认着月亮中的那只小免。如今城中高楼林立,“赏月”也只是站在阳台上望望而已,已经没有了旧诗文中看到过的那种雅兴。韩国的楼房,更高更密。不知从何时起,釜山有了个出名的赏月圣地,名叫“达尔马济”,英文音译为Dalmaji,汉字则有“赏月坡”、“赏月岗”或“月见坡”等写法,不一而足。顺便说一下,2003年来韩国时,街道两旁和报纸上还有不少汉字,2005年再来,汉字则少之又少了!
当天晚上,按说我应去“达尔马济”,赏月倒还在其次,主要想看看赏月的人们。但一个学生告诉我,不能去,因为人太多,连个停车位也找不到,也挤不到坡上去,只好作罢。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小张开车,小黄我们仨来到了赏月坡。该坡是座小山,松林茂密,坡前即是辽阔的大海,果真是个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我们三个坐在坡顶一个著名的茶楼中,他俩喝着果汁,我喝着中国绿茶,愉快地聊天。可惜,那一天不是中秋节,我们没有吃松饼;那一天也没有月亮,自然也就没有见到我想看到的赏月的人群。
一个普通家庭的中秋祭祀
本来,我计划这年的中秋节,参加一个家住得离我公寓较近的学生小姜的家庭祭祀。前几天我已经与该生说好了。中秋节前一天,我突然觉得有必要和该生再联系一下,了解了解他家长的意见。该生云,他家长听说我要去,有点紧张。也许我不该打扰这样一个陌生家庭的隆重祭祀,于是改变了主意,去学生小张家。
为什么去小张家呢?第一,我们是老朋友了,2002年他在郑州大学留学时,我教过他一个学期的中国文化,2003年我来韩国,他也曾住在我的公寓照顾我。第二,小姜汉语尽管在班级里是不错的,但与小张比,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怕翻译上的障碍较多。第三,小张父母对我有所了解,还让小张给我送过几次他家做的食品。小张的二姐开车送小张来我公寓时,我们还见过一面。估计我去小张家,不会给他们增添什么麻烦。果然,一说,小张的父母满口答应,热烈欢迎。惟一不便的是,小张家距离我住的地方相当远。
2005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六),我参加了小张家的祭祀活动。
韩国中秋节的祭祀活动,一般安排在中秋节的上午10点左右,或当天晚上。小张家因其祖父的忌日在农历八月十六,所以中秋祭礼活动每年都安排在十六日的晚上。事前约好,当日下午5点我与小张电话联系,但中午有人请我吃饭,回到公寓已经3点多,我十分疲劳,一下子睡着了。6点多小张来电话,我匆忙起程。走时只带了我要送的礼物,一直陪伴我的相机未带,原因是闲谈时小张曾说过,习惯上家庭祭祀时不宜照相,怕惊动回家探望的先人鬼魂。
1小时20分钟的公共汽车旅行后,我来到“书洞”(地名,洞是韩国行政单位名称,类似中国区下面的街道办事处一级行政单位),立即给小张打电话。5分钟后他来接我,又5分钟到了他家所在地。公寓名为NEWGREEN,小张家住二楼。进门后,小张一一介绍家人,他的母亲,两个姑母,一个叔叔,两个表弟,另有两个小女孩,一个是五六岁的可爱的小姑娘,一个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小张说,其父身体不太好,正在休息。我打量了一下举行祭祀的房间:背靠阳台的一面,窗前立有一扇屏风,上书汉字佛教经文。屏风前系一供桌,放有小张祖父母的黑白遗照,遗照前是供品。供品是依“东鱼西肉”、“东红西白”的顺序放置的一一这是小张后来告诉我的。所谓东西方向,实际上说是右和左的位置更准确些。鱼类放在供桌靠右侧,我看有三四种鱼,靠左则有鸡(属肉类)和其他肉品。红与白是指颜色,比如颜色做成红色的章鱼放在右侧(据说供章鱼是小张老家南海市人特有的风俗习惯)。而水果,红色的苹果自然在右,左侧则是颜色浅一点的,如梨、去皮的红薯等。我数了数,供品有20余盘。供桌前下方,有一香炉,上燃三炷香。香炉左右各置酒杯,旁边有一瓶洋酒。我送的礼品为一瓶杏花村白酒,一袋北京产奶糖。张家人将奶糖放置在供桌的一个祭盘内,白酒开了瓶,放在洋酒旁。
小张的父亲听说我到了,起来与我见面,感谢我多年对小张的帮助,也对我参加他家的祭祀表示欢迎和感谢。谈了二三十分钟后,祭祀开始。因为我是“贵客”,按规矩先行敬酒。作法是,右手端酒杯,左手托着右手手腕,寓意双手举杯,以示庄重、尊敬,平时喝酒朋友给倒酒时也是这种动作。小张将洋酒倒在我的杯中,我举杯在香炉上方沿顺时针方向绕三圈后放到遗像前。然后跪下磕头三个,再后起立三作揖。作揖动作实系我按中国老礼而为之,因为我不知磕头后如何动作,小张教我的动作仅到磕完头为止。后来证明,他们磕完头并不作揖,我也算是中韩结合了。接下来是家庭中的三位男性即小张父亲、叔父及小张本人,行如上礼节。小张父亲敬酒时说:“爸爸妈妈,儿子给您敬酒了。这里有外国的洋酒,还有中国教授带来的中国高级白酒。”应该说明,做为这个家庭的成年男性,三人在当晚整个祭祀过程中,要反复对着遗像多次敬酒。之后,三位表弟也如上方式敬酒。趁出去在走廊吸烟时,我问小张,是否女性不敬酒,他说过去是,但现在风气变了,女人也可敬酒。但她的大姐因信仰基督教,是不敬酒的(这时小张的大姐、二姐和两位姐夫也来了)。但直到我离开,也没见哪位女士敬酒,也没见小张的两位姐夫过来敬酒,祭祀的房间不大,他们在另一个房间坐着。
男性敬酒结束,便开始喝酒,我以水代酒。席间,小张家人问了我不少问题。其叔父在首尔工作,提问题最多,其中不少是中国或两国间敏感问题,我按自己的理解一一审慎作答。这时,小张的父亲问我是否带相机,希望能合影留念。我后悔没带相机,好在小张的二姐解围,用数码相机给我们照了数张。看来时代变了,家庭祭祀时也可以照相了。
已近晚上10点50分,我准备告辞。小张家极力挽留,因为其后便是家宴。我以吃过饭为由婉言谢绝。一一告别后,小张开车送我回到Hyundai公寓,已经是半夜1点钟了。后来我问过小张,当晚喝酒喝到几点钟,他说通宵。另有一小插曲,当晚,小张的母亲将一盛有食物的盘子放到走廊里,小张对我说,这是为了让随他爷爷奶奶一起回来的阴间朋友享用的。这是我2003年中秋节在Smick Tower公寓所见情景的另一种解读吧。
附记:中秋节反腐败
韩国人讲礼。所谓讲礼,含义是多方面的,对此笔者有机会将另文讲述,这里只说送礼。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多要送礼,以联络感情,这在韩国习以为常。中秋节是韩国第一大节,免不了礼尚往来。公务员在中秋节期间,也多有收受礼物礼金的现象。但公务员收受礼赠,不可避免会滋生腐败。这种腐败现象在韩国近年来有日益严重的倾向,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
2004年中秋节前,韩国“防止腐败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名为《惩戒适情性提高方案》的文件。该文件规定,公职人员即使接受100万韩元(合人民币7千元左右,这在韩国不算个大数目)以下的礼品、礼金或宴请,只要查实与其职务行为有关,一律剥夺其公务员身份;公职人员接受礼品、礼金和宴请在500万韩元和1000万韩元以上,即使与其职务行为无关,也要处以剥夺公务员资格的惩罚。“防止腐败委员会”将定期了解和评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受贿公务员的处罚情况,向总统主持的反腐败有关机关协议会报告。据报道,韩国监查院、国务总理室和防止腐败委员会三位一体,组成有40多人的“政府联合稽查班”,专门稽查那些收受礼金、礼品的公务员。除了接受公民举报外,稽查人员还采用“微服私访”的办法,暗中稽查发生在政府和公共机关内的送礼行为。原农林部副部长金某,即因查出收受中学校友、农民协会公务员装在12个高尔夫球内的100万韩元现金,被迫辞职。建设交通部长官姜东锡告诫下属:想挣钱去企业,图财莫当公务员。
韩国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民众多有怨言。该惩戒文件出台后收效如何,估且不论,仅将此事当做一个和中秋节有关的插曲,附记于此。
本文来源:《寻根》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