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寻找心灵的原风景——读《瓦尔登湖》
寻找心灵的原风景——读《瓦尔登湖》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陈俊
如果要想在书中寻找轻松诙谐、流畅奔放的痛快感,那我建议你不要读《瓦尔登湖》——它太寡淡了,一个人,一把斧子,一片森林,一座房子,一汪湖水,四季轮转,暮鼓晨钟,寡淡的几乎没有一丝起伏和波折。但正是这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寡淡,隐含着对生活本质的纯真思考,隐含着对生命意义的真挚求索,成就了《瓦尔登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独特价值。当你的灵魂想要找个安静的避风港,你的思想渴望直击心灵的共鸣的时候,《瓦尔登湖》以它原初洪荒的纯真,远离尘嚣的天然,有着对我们心灵最好的呼应。读着简洁干净却不乏思想活力的文字,你会慢慢发现,心灵原初的纯真就是美的起源,这正是梭罗一直在寻觅的,只有保有对这种纯真有如初见的欢喜,我们的生命才会因此而丰富饱满。
梭罗告诉我们,只有卸去心灵的枷锁,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他抛弃了物质生活的安逸,独自一人拎着斧头跑到方圆一英里无人的森林里,整整生活了一年半,他要追求什么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瓦尔登湖边离群索居的时光里,梭罗与虫鱼为友,与走兽为邻,春种秋收,冬伏夏游,活得像个国王般富足,因为他与天地万物融为了一体,灵魂和肉体融为了一体,他彻底自由了,他活通透了,不再为世俗所累,不再有精神的羁绊,他找到了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真正自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多数人活在当下,利来利往,无暇他顾,而梭罗从回归自然开始,顺从内心的召唤,另辟蹊径,走向了更高的人生意境。来看看书中令人齿颊生香的宁静淡雅吧:“让我们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静而又无不安之感,任人去人来,让钟去敲,孩子去哭——下个决心,好好地过一天”。这样的文字直击人心,澄澈通透的灵性闪闪发光,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有如雪山之巅晶莹如玉的皑皑白雪,举目望之,不免令人心生向往。
梭罗告诉我们,可以在极简中发现生活之美,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色彩斑斓。《瓦尔登湖》全书的意境,无不透着去芜存真的意蕴,处处呈现大道至简的感悟。“首先让我们简单而安宁,如同大自然一样,逐去我们眉头上垂挂的乌云……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个人”。梭罗对生存价值,对生命得失进行的思考,简单却超越,朴实且辩证,平淡而积极,这种淡薄超然,物我两忘的境界,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实在是殊途同归,心有灵犀。虽然极简,虽然超越,但梭罗并未失去对生活的求索和热爱,“我们应该传播给人类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是我们的失望,是我们的健康与舒泰,而不是我们的病容。”他的观察和思考独到且深刻,“人类在过着静静地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人们总是夜来驯服地从隔壁的田地或街上,回到家里,他们的家里响着平凡的回音,他们的生命,消蚀于忧愁,因为他们一再呼吸着自己吐出的呼吸”。这些见解直捣心扉,历久弥香。书中充满灵动的思维和深刻洞见的语句随处可见,等待我们一次次翻开用心灵去偶遇去邂逅。这样的美,有如王阳明那支深山中自开自谢的花儿——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之外。回到内心深处,回归纯真善良的本质,热烈去拥抱生活的美,这是梭罗留给我们的忠告。
梭罗的一生只有短短44年,但因为《瓦尔登湖》带给我们追求诗意栖居在这个大地上的思考如此美好,使得这本书具有了穿越时空的魅力,也使得他的生命经久不衰。他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人生存的本质与意义的思考,积极向上而启人深思,这对于沉溺于红尘而疲惫不堪,甚至是被浮名蒙蔽了双眼的我们来说,《瓦尔登湖》有如浮世中的一抹清欢,喧嚣中的一股清流,让我们变得清澈起来,心灵欢快起来。
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永远不会过时。合上这书本,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仓央嘉措的一首诗: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不为物累,简单纯粹,去还原心灵的原风景,是多么难以做到,但这种渴望其实一直深埋在我们的内心,《瓦尔登湖》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独特的视角,带给我们奋力向上的力量,提醒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忘追光前行,宁静致远。
2025-02-25